汉宣帝能够夺回皇权,而汉献帝却失败了,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时代背景不同
汉宣帝时期,汉朝虽经历了汉武帝后期的国力衰退,但整体仍较稳定,刘氏统治根基尚在,大臣也多认同刘氏天下,霍光作为外戚权臣,其资历和根基相对较浅.而汉献帝时,东汉历经桓灵二帝的昏庸统治、黄巾起义的冲击以及董卓之乱等,朝廷权威尽失,汉室衰微,天下大乱,军阀割据,汉献帝已无可靠的军事力量和统治基础来支撑其夺回皇权.
自身条件与策略不同
汉宣帝长期流落民间,深知民间疾苦和政治斗争的残酷,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和政治智慧。他在霍光的压制下懂得隐忍,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等待时机成熟一举铲除霍氏集团. 汉献帝虽聪慧,但即位时年仅九岁,且一直处于被权臣控制的傀儡状态,缺乏政治历练和自主决策的机会,虽有反抗之心,却因实力不足和策略不当,多次行动失败,导致身边可用之人越来越少,逐渐失去了反抗的资本.
对手情况不同
霍光虽专权,但他是汉武帝遗命的辅政大臣,其权力来源于皇权的授予,且其家族势力主要集中在朝廷内部,并无强大的私人武装和广泛的地方支持。而曹操则凭借自己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诸侯混战中发展起来的军事力量,挟天子以令诸侯,建立了稳固的势力范围,其手下将领和谋士众多,对汉献帝形成了严密的控制,且曹操集团内部利益关系紧密,汉献帝难以找到突破口分化瓦解.
外部支持不同
汉宣帝得到了部分朝廷重臣如丙吉、张安世等的支持,这些人在朝廷中拥有一定的影响力和政治资源,为汉宣帝夺回皇权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汉献帝身边虽有一些忠于汉室的大臣,但他们在军阀混战的局面下,力量薄弱,难以与曹操等强大的军阀势力相抗衡,且在多次反抗行动失败后,纷纷被杀或失去权力,汉献帝逐渐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