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增程式成本低,为啥却没有10万以内的增程式车型?
创始人
2024-12-24 22:58:45
0

从“嫌弃”到“真香”不少车企都在加速布局增程式车型,这一曾经备受争议的技术路线如今大有翻身成主流的势头。2024年1~8月,我国增程式汽车市场累计销量为74.9万辆,同比增长167%,远超纯电动和插混车型的增速。

但是每次说到增程式的成本比插混更低的时候,总是会有人提出疑问,为什么市场上有7.98万的插混,却没有7.98万的增程式车型?甚至连一台10万以下的增程式车型都没有?动不动就是二三十万?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很多人已经把增程式和理想汽车划等号了,但是市面上还是有很多平价的增程式车型的,如果只看乘用车,那么斯威大虎EDi是市面上售价最低的增程式车型,指导价是9.99万,但是很多人压根没听过这个品牌,所以自然也就关注度不高了。

除了这款车之外,有不少售价在10-20万的增程式车型,包括深蓝、零跑、哪吒、奕派、启源、马自达等品牌。所以增程式车型都卖二三十万,显然是个伪命题。

但是相比于7.98的比亚迪秦PLUS,以及很多售价不到10万的插混车型,增程式车型的平均售价确实是高一些,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增程式更低的成本体现在哪里?

我觉得从这三个方面,应该可以说清楚这个问题。

第一个,能造出7.98万的秦PLUS的,因为它是比亚迪啊,你换个其他车企试试看?即使咬牙降到这个价,也是亏损的。比亚迪能实现电比油低,实际上是因为它的三电自研自产,以及全产业链战略,除了轮胎和玻璃,其他的比亚迪基本都能自产,换句话说,没有7.98万的增程式,是因为比亚迪没有造入门的增程式车型,否则,售价可能会更低。

第二个,主推增程式车型的,目前主要还是造车新势力,如果你是造车新势力,你也会造偏向高端的车型,因为高端车型客单价高,利润空间更大,毛利率更高,更有机会扭亏为盈,如果造车新势力,去跟传统车企去拼低端,拼性价比,那不是找死是什么,比亚迪的海鸥、秦PLUS你拿什么去打?还有产能也是一个大问题,低端车型讲究的是薄利多销,工厂都才一两个,怎么去拼产能?所以造车新势力的增程式车型,卖点是彩电冰箱大沙发,是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贵的不是增程式系统,而是这些智能化和舒适性配置,其实传统车企加入增程式之后,你已经可以看到,市场上多了不少低价的增程式车型。

第三个,增程式车型和纯电车型是可以平台通用的,所以造车新势力其实最开始或者最终的目的,都是造纯电,增程式技术是过渡方案,但是这个过渡期还有很长时间。

而造纯电车型,因为最开始电池成本贵,所以只能往高端走,只有高端车才能覆盖电池的成本,另外,因为增程式车型的纯电续航一般比插混高,所以增程式的切入点就是中高端车型,这样才有竞争优势。而如果等到动力电池技术突破了,固态电池低成本量产了,那增程式车型也可以很快转型为纯电车型。

其实,造低端的增程式车型并不难,成本也不高,做个纯电续航六七十公里,A0级的增程式车型,售价五六万完全可以造出来,但是造车新势力因为产能、盈利等考虑,压根没法造,传统车企是不敢造,造出来之后自家的油车还怎么卖?自家的纯电小车还怎么卖?所以啊,不是增程式技术成本比插混高,而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了增程式车型目前卖的还是比插混贵一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无人机助力缅甸地震救援 中国救...   中国日报网4月2日电 当地时间3月28日,缅甸发生7.9级地震,多座建筑倒塌,曼德勒等城市成为重...
寻迹中国|外国博主走进河池 体...   河池市是广西最大的茧丝绸主产区,也是我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从“东桑西移”到“东绸西移”,近年来,...
东帝汶留学生感受“舌尖上的河西...   来自东帝汶的留学生杰克拉已经在甘肃省张掖市河西学院留学一年,活泼开朗的她对于中国美食一直十分向往...
美国加征关税 全球一片反对   美国白宫计划4月2日宣布对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的措施。这被认为是美国本届政府影响范围最广、冲...
美国“关税讹诈”破坏世界经济稳...   美国利用关税手段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讹诈,已成为世界经济最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面对美国人为制造的...
特朗普关税乱拳开打 为何美国自...   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对贸易伙伴征收所谓的“对等关税”措施。此外,特朗普当日...
美国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正...   新华社华盛顿4月3日电(记者熊茂伶)美国总统特朗普此前宣布的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的措施3日正...
缅甸强震后已发生63次余震   新华社缅甸曼德勒4月3日电(记者张东强)缅甸气象和水文局3日发布报告说,截至当地时间3日8时30...
缅甸强震已致3085人死亡   新华社快讯: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新闻信息小组发布消息说,截至当地时间4月3日上午8时,缅甸强震已致...
华为、腾讯、招商局....大湾...   从“孔雀东南飞”到“百万英才汇南粤”  今天的广东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  重视人才、渴求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