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节气,你那里怎么过?
创始人
2024-12-21 11:39:49
0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跟着节气过日子。今天(12月21日)进入冬天的第四个节气——冬至。冬至是数九寒天的开始,意味着真正的隆冬到来。天寒地冻的时节,人们更期盼蒸腾的烟火气,民间有冬至吃饺子、吃汤圆、喝羊肉汤、画消寒图等习俗。中国天气网推出冬至风俗图鉴和冬至全国天气地图,看看这个节气怎么过。

冬至这样过

吃饺子煮汤圆 数九盼春归

“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冬至是二十四节气的一个重要节点,冬至当天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此后,地表热量积蓄越来越少,一年中最冷的数九寒天开启。天寒地冻的时节,人们更期盼蒸腾的烟火气。冬至也有许多烟火气十足的习俗,比如吃饺子、吃汤圆、喝羊肉汤、画消寒图等。

在北方,饺子可谓是冬至的标配,俗话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冬至天寒,容易冻耳朵,而饺子形状与耳朵相似,便有了吃饺子可以防止冻掉耳朵的趣说。在寒冷的冬日,来一份热气腾腾刚出锅的饺子,蘸点香醋,轻轻咬破,汁水四溢,吃完再来一口原汤,浑身都舒坦了。

南方人则喜欢在冬至日这天,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吃汤圆寓意团圆、圆满。

从冬至开始,便进入了“数九寒天”,此后每九天算一“九”,数完“九九”八十一天,也就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在古代,人们还发明了“九九消寒图”,每天填一笔,通过画梅花、写字或画圈等方式,记录数九和娱乐消寒,表达期盼春天到来的愿望。

俗话说“冬至大如年”,作为我国重要节气和节日,冬至期间很多地方都会有特色的过节方式。在四川、重庆和山东滕州等地,流行冬至当天喝羊肉汤,寓意驱除寒冷。而苏州等地则有饮用“冬酿酒”习俗,冬酿酒是一种加入桂花酿造的米酒。冬至夜,老百姓们一边畅饮美味的冬酿酒,一边品尝卤牛肉等卤味,家里充满欢声笑语,温暖又热闹。

冬至看天气

北方大部天寒地冻南方多地湿冷难耐

“水国欲为雪,野冰将合河。”冬至时节,水乡之地即将被皑皑白雪覆盖,野外河流也开始结冰,数九寒冬正式开启。此时,我国冬季版图已达鼎盛,冬季前沿会抵达云南北部到华南北部一线,最低气温0℃线也跨过淮河,北方大部天寒地冻,南方多地湿冷难耐。

从中国天气网推出的常年冬至节气全国天气地图可以看出,冬至期间,我国北方冷空气活动十分频繁,大风一吹,冷得刺骨,尤其是黑龙江、吉林、辽宁和新疆北部、青藏高原一带可能出现强风雪,大家出行要做好防冻保暖措施,遇到暴风雪时尽量待在室内。

在冷空气间歇期,雾和霾天气往往见缝插针地出现,华北、黄淮和四川盆地一带时有低能见度天气出现,小伙伴们外出要注意防护,开车时拉开车距,减速慢行。

此时,湖南、安徽等地的降雪天气会比之前明显增多,且雪后容易出现大雾天气,当地朋友遇到雨雪天气出门可穿防滑鞋,雪后开车外出谨慎慢行,注意交通安全。

冬至时节不仅寒冷,还十分干燥。中国天气网统计了1991年至2020年大数据发现,冬至是全年降水最少的节气。大家要注意补水润燥,多开加湿器,吃些银耳、百合等润燥的食物。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一岁一冬至,这是一个天寒地冻的时节,也是一个遥望春天的时节。我们不妨慢慢感受身边的美好,赏一场雪景或是吃一顿热饺子,静待冬去春来!

(中国天气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无人机助力缅甸地震救援 中国救...   中国日报网4月2日电 当地时间3月28日,缅甸发生7.9级地震,多座建筑倒塌,曼德勒等城市成为重...
寻迹中国|外国博主走进河池 体...   河池市是广西最大的茧丝绸主产区,也是我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从“东桑西移”到“东绸西移”,近年来,...
东帝汶留学生感受“舌尖上的河西...   来自东帝汶的留学生杰克拉已经在甘肃省张掖市河西学院留学一年,活泼开朗的她对于中国美食一直十分向往...
美国加征关税 全球一片反对   美国白宫计划4月2日宣布对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的措施。这被认为是美国本届政府影响范围最广、冲...
美国“关税讹诈”破坏世界经济稳...   美国利用关税手段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讹诈,已成为世界经济最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面对美国人为制造的...
特朗普关税乱拳开打 为何美国自...   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对贸易伙伴征收所谓的“对等关税”措施。此外,特朗普当日...
美国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正...   新华社华盛顿4月3日电(记者熊茂伶)美国总统特朗普此前宣布的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的措施3日正...
缅甸强震后已发生63次余震   新华社缅甸曼德勒4月3日电(记者张东强)缅甸气象和水文局3日发布报告说,截至当地时间3日8时30...
缅甸强震已致3085人死亡   新华社快讯: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新闻信息小组发布消息说,截至当地时间4月3日上午8时,缅甸强震已致...
华为、腾讯、招商局....大湾...   从“孔雀东南飞”到“百万英才汇南粤”  今天的广东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  重视人才、渴求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