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白宫的气急败坏”,其实一点都不奇怪。
看一眼数字便知,据央视旗下的玉渊潭天消息,2024年中方芯片对外出口将破万亿,截止10月份的数据就达到9311.7亿元。中方芯片出口势如破竹,全年破万亿已成定局。
美国恐慌的原因,不仅是市场的丢失,更是整个全球芯片产业话语权的转移。
芯片产业的本质就是一场技术与市场的较量,而这两点,中国都做到了。
从“被卡脖子”到“全链条突破”,中国芯片用了多久?十年不到。
曾经的我们,光刻机、EDA软件、芯片材料,全都依赖外部进口。美国自信地认为,只要掐断这些供应,中国芯片产业就会被扼杀在摇篮里。
但他们低估了中国人的韧性。被卡住脖子的瞬间,愤怒化成了动力,质疑变成了自我突破的宣言。
现在,情况彻底变了。
光刻机,虽然顶端的EUV还未攻克,但中低端市场的技术已经被我们掌控。材料,硅片、光刻胶、特种气体,国产替代正在加速。设计工具,国内EDA软件虽起步晚,但正快速追赶。
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芯片制造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从设计到生产,再到封装测试,一气呵成。
美国眼里,中方芯片“出口猛增”,背后的逻辑简单却残酷:市场是最好的武器。
美国为什么害怕?
因为市场无情,谁的产品好,谁的价格低,谁就能赢得市场。而这一点,中方芯片已经证明了自己。
我们不必完全靠顶端的7纳米或5纳米工艺,因为全球90%以上的芯片市场,属于中低端产品:汽车芯片、家电芯片、通信芯片……这些市场,中国企业正在迅速占领。
制裁?管制?结果是什么?
美国这次主要打击的是芯片设备制造商,试图掐断中国的生产能力。可是,他们忘了,这场“设备管制”也会打击他们自己。
设备厂商们很清楚,中国市场是他们最大的收入来源之一。如果不卖给中国,他们的收入会大幅缩水,甚至可能因此失去全球竞争力。
失去美国设备,真的能困住我们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看看历史,凡是被封锁的技术,中国最终都能靠自己的力量突破。芯片制造设备,也不会例外。
预测称,中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一大芯片生产国。这个结论看似大胆,但回头看看我们这几年走过的路,似乎也没什么不可能。
更重要的是,这一跃,将彻底打破美国对芯片产业的垄断。
美国,他们害怕一个全新的时代,一个不再由他们主导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中国企业崛起,凭借的是自主创新和坚定的信念;在这个时代,中国制造不仅仅是替代者,更是引领者。
所以,美国才会“破防”。有人说,美国想要打压中国芯片的最好方式,不是制裁,而是倾销。但这一招,恐怕也晚了。
在全球市场,中国芯片已经建立起自己的竞争力。高品质、低价格,越来越多的客户选择了我们。倾销?不如说,是他们自己被市场规则反噬。
中国芯片产业将继续迎来技术突破,从14纳米到7纳米,从7纳米到5纳米,这是一个脚踏实地的攀登过程。而中国企业,也将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自我成长、壮大。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贸易冲突,这是对一个国家意志力的考验。短短十年,中国人已经从一穷二白走到了今天。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走得更远。
准备好,迎接属于中国芯片产业的高光时刻。
真正决定胜负的,不是封锁和制裁,而是一个民族敢于打破枷锁、迎难而上的勇气。
未来已在我们手中,值得所有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