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在 61 岁高龄起兵造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 个人野心和对权力的留恋:
- 想做土皇帝:吴三桂降清后,被封为平西王镇守云贵。在云贵地区,他的权力极大,两省督抚皆受其节制,用人、用财方面朝廷也难以掣肘,他俨然成为了当地的 “土皇帝”。而康熙撤藩的举动,无疑是要剥夺他辛苦经营多年得来的权力和地位,这对于野心勃勃的吴三桂来说是难以接受的。他曾幻想让吴家如同明朝的沐家一样世守云南,康熙的撤藩打破了他的美梦,所以他选择造反来维护自己的权力。
- 经济利益受损:
- 庞大的军费开支:吴三桂在云贵地区拥有庞大的军队,军队的供养需要巨额的军费。在清朝初期,朝廷为了维持三藩的开支,财政负担极重。顺治十七年,仅云南一省的俸饷就达九百余万两,几乎占到了当年财政总收入的 40%。康熙年间,吴三桂两省的军费每年更是超过两千万两,而当时中央的财政总收入还不到三千万两。长期以来,吴三桂的军费主要依赖朝廷拨付,但撤藩意味着他将失去这一经济支持,其军队的生存和发展将受到严重威胁。
- 商业利益受损:吴三桂在云贵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活动,如垄断商业、与各地进行贸易等,积累了巨额的财富。撤藩后,他不仅会失去在当地的政治权力,其商业利益也将受到严重影响。因此,为了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吴三桂选择了起兵造反。
- 内部因素的推动:
- 部下的鼓动:吴三桂手下有一大批将领和士兵,他们长期跟随吴三桂在云贵地区作威作福,享受着特殊的待遇。撤藩意味着他们的地位和利益也将受到损害,所以这些部下极力鼓动吴三桂造反。对于吴三桂来说,他需要考虑到部下的利益和意愿,否则可能会失去他们的支持。
- 家族利益的考量:吴三桂的家族在云贵地区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势力网络,撤藩不仅会影响到他个人的命运,还会波及到整个家族的兴衰。为了家族的利益,吴三桂不得不冒险起兵造反。
- 外部形势的误判:
- 对清朝统治的不满情绪:清朝入关后,满汉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冲突。吴三桂认为当时清朝的统治并不稳固,民间仍有不少反清势力,他觉得自己有机会利用这种局势,发动叛乱并取得成功。而且在他造反之前,陕西的王辅臣、青海和新疆的准噶尔等势力也有异动,这让吴三桂认为可以联合这些势力共同对抗清朝。
- 对自身实力的过度自信:吴三桂在云贵地区经营多年,拥有一定的军事力量。在造反初期,他的军队迅速占领了长江以南的大片土地,这让他对自己的实力产生了过度自信,认为有能力与清朝对抗,甚至推翻清朝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