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完成老年人家庭适老化1200户,实际完成1899户;计划设置100张省级标准的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实际完成143户;计划开展失能老年人家庭成员照护培训500人次,累计培训1495人次;计划新增1200张养老机构床位,实际完成1214张……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南京市已全面完成民生工作年度任务。
鼓楼区物业+养老试点小区
新增24个示范性社区银发助餐点
截止到2023年底,南京市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人口181.21万人,占总人口的24.42%。其中80岁以上户籍人口26.69万人。老年人需求呈现多元化、品质化、个性化等特点,助餐是所有养老服务中最大量、最共同、最迫切的需求,也是最受老人欢迎的服务。
“今年计划新增24个示范性社区银发助餐点,目前已完成23个,剩下1个计划本月底完成。”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负责人说。
自2014年起,南京启动养老助餐点建设。经过多年发展,助餐对象从由政府托底的困难老人扩展到60周岁以上的老人。2017年起,市委、市政府连续6年把银发助餐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老年助餐点1447个、示范性助餐点69个,主城区和大部分郊区已基本实现社区(村)全覆盖。去年,南京市346多万人次老人在家门口吃上暖心饭。
雨花台区赛虹桥街道玻纤院社区助餐点
完成1899户家庭适老化“无障碍”改造
2016年11月南京入选首批国家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后,即将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作为改革试点的重要内容,每年通过政府采购服务,在一户几百至上千元不等的改造费用额度范围内,免费提供改造服务。8年来,已为4.2万余户困难老年人家庭完成适老化改造。
分散供养特困人群、城乡低保对象、低收入家庭等经济困难人群中的高龄、失能、重度残疾老年人家庭,一直是南京居家适老化改造重点对象。目前全市政府托底老人2.8万人,有需求的已基本改造完成。这些年,各区又逐步将改造对象范围扩大至政府养老扶助对象中高龄、空巢独居、失能、半失能、重度残疾老年人家庭和80周岁以上空巢独居、失能、半失能、重度残疾老年人家庭。
相较于往年,今年南京居家适老化改造政策有了很大变化,实行政府补贴、个人负担相结合,分类分档。除了补贴范围扩大、资金增加外,还将居家适老化改造与城市老旧小区综合改造相结合,对列入老旧小区改造计划的老年人家庭优先实施适老化改造,居家套内空间和小区公共空间的适老化改造协同推进,受益面更广。
秦淮区瑞芝康健乐馨颐养院内的工作人员正在带领老人做手指操
新增1214张机构床位 化解城区养老床位难
近年来,南京市多措并举引导家政企业、餐饮企业、物业公司、房地产公司等市场组织转型从事养老服务业。目前,全市社会化养老机构占比超过80%,法国欧葆庭、新加坡吉宝以及市安居集团、泰康、银城等外资、国资、产业资本纷纷布局南京养老市场,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有了更多选择。
为了更有针对性化解城区养老“床位荒”,2017年,南京在全国率先试点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按照普通养老机构的服务标准,由养老服务机构为居家的失能失智、半失能老人提供养老服务的家庭床位,同时建立家庭养老床位综合运营补贴及评估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开办家庭养老床位。
目前,全市已建成家庭养老床位1.01万张,相当于100家中等规模养老院。今年计划设置100张省级标准的家庭养老照护床位,目前已实际完成143户。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市家庭养老床位超过七成集中在鼓楼、秦淮、玄武等主城区。在主城区,家庭养老床位与机构养老床位占比已达1:5左右,有效化解了城区养老“床位荒”。“养老清单”变“幸福账单”,南京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夕阳无限好”的幸福画卷,正在博爱之都徐徐铺展。
前不久,面向江苏2089万60周岁以上常住老年人,我省推出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活动,每户最高可享3000元补贴。南京也第一时间发布相关政策,积极推动更多老年人了解、享受政策红利,享有更高质量的老年生活。
通讯员 施闵正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董婉愉
校对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