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闻香识人?“婴儿香”为何可人?蜘蛛如何“网恋”萤火虫? 打破砂锅问到底:“脑洞”大开 “玩转”科普
创始人
2024-12-09 06:40:29
0

  11月22日,浙江杭州,“菠萝科学奖”科技集市在西湖体育馆开市。视觉中国供图

  蚊子如何闻香识人?“婴儿香”为何可人、香甜?蜘蛛会操纵“网恋”诱骗萤火虫?

  这些问题是国内外一群科学家提出来的,他们对日常生活充满好奇心。

  近日,这群科学家及其团队被请到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体育馆的颁奖台上,被授予2024菠萝科学奖。今年的奖项主题是“打破砂锅问到底”,现场观众和线上观众共同分享一场科学家们脑洞大开、寻找科学奥秘的科普盛宴。

  小宝宝为何有“婴儿香”?

  为人父母都有这样的体验,把鼻子放在小宝宝的脸蛋或头上,能闻到一种特殊的奶香味,让人感到温馨舒适,甚至忍不住多闻几下。这种香味被称作“婴儿香”。到底是婴儿的真实体味,还是父母因为喜欢小宝宝产生的心理效应?获菠萝科学奖化学奖的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哈比尔·海伦妮·洛斯团队,揭开了这个谜团。

  他们找到一些年龄在3岁以下的婴幼儿、14岁至18岁的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为收集他们的气味,科学家让婴幼儿穿上棉质睡衣,青少年则在腋下放置一块棉垫过夜,接下来请志愿者对这些气味进行鉴别。志愿者们在闻过婴幼儿的气味样本后,纷纷表示闻到“紫罗兰花香”“香氛”的味道,这个判断符合人们对婴儿气味的普遍印象。相比之下,志愿者们形容青少年的体味带有“汗液、尿液和麝香”的气息。

  哈比尔·海伦妮·洛斯研究团队还通过化学物质分析发现,这种气味差异背后涉及皮脂腺和汗腺的活跃程度。婴幼儿的皮肤和汗腺未完全发育。可随着年龄增长尤其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体内的荷尔蒙变化显著,皮脂腺和大汗腺的活动增强,体味会发生变化甚至产生一些较为浓烈的气味。

  英国杜伦大学贝扎·乌斯顿等人研究胎儿对甘蓝等食物味道的反应,获得本届菠萝科学奖医学奖。科学研究发现,孕妇吃饭时,食物的味道能少量进入羊水之中。胎儿喜欢什么味道?贝扎·乌斯顿和同事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借助孕检中常用的四维超声波扫描,贝扎·乌斯顿团队邀请近100名怀孕在32周到36周的孕妇参加,胎儿已经能做出不同的表情。他们准备3种含有蔬菜干粉的胶囊,分别是胡萝卜、羽衣甘蓝、不含味道的食物粉末。每一颗胶囊都相当于50克新鲜蔬菜,孕妇们吃下20分钟后观测发现,吃下无味胶囊的孕妇,胎儿没什么反应;吃下胡萝卜胶囊的孕妇,有些胎儿嘴角会上扬,表情接近笑容;吃下羽衣甘蓝胶囊的孕妇,胎儿的嘴巴紧闭,嘴角下垂。

  贝扎·乌斯顿等科学家不仅观察判断胎儿的好恶,还记录胎儿嘴角等表情肌的运动。经过数据分析发现,胎儿不仅能品尝到食物的味道,还对不同的食物有明显的偏好。

  蜘蛛搞起“网恋”“杀猪盘”

  今年一篇由研究萤火虫、蜘蛛的专家合作发表的论文,揭示了节肢动物行为的复杂性,即蜘蛛会操纵并利用其猎物萤火虫的物种求偶信号,搞起“网恋”“杀猪盘”,把猎物骗进来杀掉。这项由华中农业大学付新华教授团队与湖北大学李代芹、张士昶教授团队合作研究的成果,获得菠萝科学奖生物学奖。

  这个“网恋”操盘手是大腹园蛛,受害萤火虫则是边褐端黑萤。当大腹园蛛捕获一只雄性边褐端黑萤时,它们通常不会直接吃掉,而是用少量蛛丝将它包裹起来,在其发光器上叮咬并注入毒液,然后放在蛛网中央。经过这种“手术”的雄性萤火虫,两节发光器中只剩一节能够工作,远远看上去像一只雌性萤火虫。

  于是,不断有雄性萤火虫收到“雌性”的约会信号,落在对方身边时才发现是一张大蜘蛛网,跌入“温柔陷阱”一命呜呼。

  这项研究实验是围绕大腹园蛛和边褐端黑萤进行的。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已经发现多种结网型蜘蛛,会针对雷氏萤、黄缘萤、武汉萤、黄脉翅萤等多种萤火虫,展开这种“网恋”诱骗。这些萤火虫的共同特点是物种相同——雄性会飞、雌性不会飞。那些雌雄都会飞的萤火虫,就可以免受这种骗局的伤害。

  蜘蛛是怎样发现这种诱捕方式,又如何在群体中流传开来?是演化筛选出的先天习性,还是后天习得的技能?科学家们还在进一步探索。不过,对于蚊子为什么专门叮咬人的问题,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赵志磊等人则找到了科学答案。

  赵志磊和同事为找到蚊子闻香识人的秘密,徒手喂蚊子6年,给蚊子大脑里安装“灯泡”,获得菠萝科学奖疯狂实验奖。科学家使用基因编辑方法,把一段特殊的荧光蛋白“安装”在蚊子的神经细胞上,用显微镜对准蚊子那针尖儿大小的脑仁儿,观察荧光蛋白发出的光线,找到蚊子分辨人类气味的脑区。这项研究发表在《科学》杂志上,解析了蚊子如何通过嗅觉区分人类的气味,将进一步设计避蚊和诱杀蚊子的产品,对控制流行的蚊媒传染病有着重要意义。

  什么样的纸最容易伤到手指?丹麦技术大学卡雷·延森团队用弹道凝胶制成仿生手指进行测试。弹道凝胶的主要成分是动物蛋白,能很好地模拟人体的皮肤和肌肉韧性。该团队科学家用30微米到220微米不同厚度的纸,从不同角度反复切割人造手指。经过科学实验发现,65微米厚的纸对人的手指伤害最大。为表彰卡雷·延森等科学家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2024菠萝科学奖授予他们团队物理学奖。

  瓜果真菌别有洞天

  菠萝科学奖不仅授予获得科研成果的科学家,还嘉奖热心科普的群众和科普工作者。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网友邓女士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赵琪团队共同参与的“苹果长出白蘑菇”,就获得菠萝科学奖科学事件奖。

  2024年7月,德清县邓女士发现自家窗台上一个苹果柄处长出一朵白蘑菇,并分享到社交平台,引发网友的围观,其中就有赵琪团队的在读博士许容聚。许容聚向邓女士发出表达购买意向的私信。

  “这个长蘑菇的苹果留在家里没有用,还不如送给科学家做研究。”邓女士分文未取,按照对方的要求在装有苹果的泡沫盒里放置冰块保鲜,快递发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许容聚研究发现,这是一棵裂褶菌(又称白参),是东南亚食用菌的一种。为繁衍后代,裂褶菌随着大气环流广泛扩散孢子,只要湿度适合就会抓住机会繁衍后代。

  一个月后,科研人员对苹果上的裂褶菌分离培养出第一批裂褶菌,并将其中部分裂褶菌快递给邓女士尝鲜。邓女士又在社交平台展示了“裂褶菌炒蛋”。到今年9月,赵琪团队陆续收到12个地方寄来的18种水果白参。在分离培育后,这些裂褶菌都繁衍出自己的后代。

  今年获得菠萝科学奖灵机一动奖的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孙立成与西湖大学科研团队。为彻底弄清冻西瓜中分子的“穿墙术”,团队成员纷纷争当“吃瓜群众”,并特意去采购做果切剩下的西瓜皮,最终发现西瓜皮膜结构,破解离子穿膜而过的秘密。这项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上,构建一种新型离子传输膜,促进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转化为有用的资源,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新型数字安全须用AI技术抵御A... 网络安全领域、人工智能产业等研究专家围绕“AI+”发展创新与安全治理展开深入交流。 AI音乐奏响广...
西贝致歉,8道菜将改现做!网友... 近日,连锁餐饮集团西贝陷入预制菜舆论风波,引发公众对餐饮行业菜品制作方式消费者知情权的激烈讨论。连日...
内塔尼亚胡:以色列面临日益严重... 中新网9月16日电 综合外媒报道,当地时间15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承认,由于加沙地带的冲突持续,...
【以案说法】“海底捞小便门案”... 今年3月,一则海底捞火锅店内有人“向火锅小便”的短视频引发舆论广泛关注。而后,上海黄浦警方发布警情通...
原创 难... 9月9日凌晨,以色列空军对卡塔尔首都多哈进行了前所未有的长途精确打击,使用了历来从未公开的先进空射弹...
江苏2.8万个场所将“信号升格... 扬子晚报网9月15日讯(记者 马燕)为深入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快重点场景“信号升格”的...
合肥60后高考大叔已到校报到,... 9月15日,“合肥60后高考大叔”王文生到合肥一所公办职业学院报到。他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宿舍也分配好...
今夜,见证历史!刚刚,直线拉升... 美股第四家3万亿美元市值公司诞生。 今日晚间,美股开盘后,谷歌股价直线拉升,一度大涨超4%,创出历史...
特朗普最新发声!“美国愿意制裁... 每经编辑|黄胜 据央视新闻,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地时间9月14日下午对媒体称,他愿意对俄罗斯实施制裁,...
正厅级段肖磊已赴黑龙江履新,曾... 近日,黑龙江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省委金融工作委员会/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官网“机构领导”栏目更新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