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死硬的国军将领,被包围后叫嚷一个换一个,华野因此伤亡6万人
创始人
2024-04-08 13:05:15
0

原标题:最死硬的国军将领,被包围后叫嚷一个换一个,华野因此伤亡6万人

解放战争进入第二年后,战场上被我军包围的国军将领越来越多。一开始,这些人还选择固守待援,但随着张灵甫的兵败身亡,所有的国军将领都明白了,所谓的“援军”根本就不靠谱。与其坐等如镜花水月的援军,还不如在被围之初就突围,这样至少还有一线生机。因此在战场固守的国军将领越来越少,但有一个人却是个例外。他被我军包围后,不仅不突围,还叫嚷一个换一个地打下去,华野因此伤亡了6万多人!

那么这个最死硬的国军将领是谁呢?此人就是黄百韬。黄百韬既非保定军校毕业,也不是黄埔出身,在国军内也不属于任何派系。他从军之初跟的是江苏督军李纯,后来又追随张宗昌,张宗昌兵败后才投奔了老蒋,靠着顾祝同的赏识得以出任整编第25师师长。黄百韬知道自己不是老蒋的嫡系,只要靠忠心和战功才能赢得老蒋的信任,因此他每战必争先,好几次都差点把自己的部队打光。

孟良崮战役爆发后,在25个整编师长中,黄百韬是救援张灵甫最为积极的一个,全师伤亡将近一半,因此获得了一枚四等宝鼎勋章;豫东战役中,为了救援欧寿年,他在帝丘店和华野死战,一度还带头冲锋,给我军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并最终迫使华野撤退。战后老蒋亲自给他颁发了一枚青天白日勋章,还提升他为第7兵团司令官,黄百韬因此对老蒋感恩戴德,发誓以死相报。

淮海战役爆发后,黄百韬作为急先锋跑在了所有参战国军部队的最前面,最终在碾庄圩被华野包围。他拒绝了部下突围的建议,并叫嚷:“我受总统知遇之恩,决意要在此地和共军一个换一个地拼下去!”。他先是命令部队扫清了射界,之后又利用村里的民房修筑起了核心工事,几乎所有的墙角都筑有碉堡,碉堡上设有四层射击孔,就连墙缝、门缝、窗户和屋檐都被改造成了机枪射击点。

华野对碾庄圩的攻击,采取四面向中心突击的战法:6纵向北突击,13纵向东突击,4纵沿着铁路线向西突击,9纵向西北方向突击。11月11日,突击部队向各自正面的敌军阵地发起猛攻。4纵攻击碾庄圩以北的小牙庄、尤家湖阵地;8纵攻击碾庄圩以东的大院上、吴庄阵地;9纵攻击碾庄车站附近的第44军;6纵和13纵攻击彭庄、贺台子阵地。野战军指挥部要求连续突击,速战速决,3至5天内解决战斗。

然而敌人的顽强却超出了我军的想象,每一个阵地都要反复争夺,攻击极为不顺。从前沿回来的参谋对在火神庙坐镇指挥的粟裕说:“黄百韬可真难打呀!一百多米宽的正面,就有二十多挺机枪,子弹像泼豆子一样!我们的官兵就这样一波一波往上冲!”攻击发起当天,陶勇的4纵就伤亡了2000多人。粟裕见状,当即命令停止进攻,并要求各攻击部队开展土工作业,用挖堑壕的方式向敌人靠近,尽量缩短冲击发起的距离。

黄百韬的前沿阵地就这样被不断蚕食,外围的小村庄一个接一个地丢失,我攻击部队终于接近了敌人的核心工事。此时敌人的顽抗更加凶猛,每一座房屋都要反复争夺数次才能占领。最终华野6个纵队经过15天的血战才将黄百韬第7兵团全歼,并为此付出了6万多人的伤亡代价。黄百韬的死硬给参加这次战役的华野指挥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战后不少人都说:从来没有打过这么难打的仗,也没见过这么顽强的敌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无人机助力缅甸地震救援 中国救...   中国日报网4月2日电 当地时间3月28日,缅甸发生7.9级地震,多座建筑倒塌,曼德勒等城市成为重...
寻迹中国|外国博主走进河池 体...   河池市是广西最大的茧丝绸主产区,也是我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从“东桑西移”到“东绸西移”,近年来,...
东帝汶留学生感受“舌尖上的河西...   来自东帝汶的留学生杰克拉已经在甘肃省张掖市河西学院留学一年,活泼开朗的她对于中国美食一直十分向往...
美国加征关税 全球一片反对   美国白宫计划4月2日宣布对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的措施。这被认为是美国本届政府影响范围最广、冲...
美国“关税讹诈”破坏世界经济稳...   美国利用关税手段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讹诈,已成为世界经济最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面对美国人为制造的...
特朗普关税乱拳开打 为何美国自...   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对贸易伙伴征收所谓的“对等关税”措施。此外,特朗普当日...
美国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正...   新华社华盛顿4月3日电(记者熊茂伶)美国总统特朗普此前宣布的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的措施3日正...
缅甸强震后已发生63次余震   新华社缅甸曼德勒4月3日电(记者张东强)缅甸气象和水文局3日发布报告说,截至当地时间3日8时30...
缅甸强震已致3085人死亡   新华社快讯: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新闻信息小组发布消息说,截至当地时间4月3日上午8时,缅甸强震已致...
华为、腾讯、招商局....大湾...   从“孔雀东南飞”到“百万英才汇南粤”  今天的广东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  重视人才、渴求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