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有小学教师因校长联名请辞?副校长回应:系旧闻,涉事校长已被免职
来源 | 潇湘晨报
记者 | 孙庆云
4月6日,陕西西安,一份按下红色手印的实名制调离申请书在网络平台流传。有自媒体配图发文称:“闹大了,一小学20名在编老师要求调离该校,原因竟然是因为校长。”
其在发布的帖子里陈述,西安雁塔区南窑头小学的20名老师,出于对校长长期形式主义的不满,集体递交了调离申请书,坚决要求调整工作岗位,不愿留校执教……
一段夹叙夹议的生动记述,立刻在网络平台引发热议。
潇湘晨报记者注意到,目前该帖子还未删除,已经获得了不少网友的围观和评价。
4月7日,潇湘晨报记者从南窑头小学现任副校长处了解到,网传截图其实是一则旧闻,被人翻新出来再发布。
他告诉记者,事情其实发生在2020年6月份左右,涉事校长当时已被免职,联名请辞的21名老师还在正常任教。
“时间都已经过了,现在都没人提了,怎么又被翻了出来?”他感到无奈。
随后潇湘晨报记者通过查询发现,2020年6月确实有多家媒体对此事进行报道。公开的“调离申请书”,右下角标注有2020年5月27日的事发时间。
但在上述自媒体发文中,时间被裁剪抹去。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律师赵良善告诉记者,“旧闻新传”本质上是混淆视听,不管是为了博眼球、引流吸粉,还是出于其它的目的,均涉嫌造谣。
这一行为或将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的规定:散布谣言有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自媒体负责人或面临行政处罚。
四川一校长赌博一晚输赢七八万!与牌友同期被查!
据微信公众号“廉洁四川”5日消息,从近几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通报查处的校园腐败典型案例来看,中小学校长套取、截留学生各类补助费,违规发放福利或用于个人开支;利用职务便利挪用公款,私设小金库;违规插手工程建设项目等情况时有发生,且腐败行为多涉及招生、基建维修、财务管理等多个环节。近年来,甘孜州理塘县纪委监委就查处了这样几起典型案件。
学为人师,他却嗜赌成性
2022年8月,甘孜州理塘县纪委监委接到县委巡察移送县教体系统的问题线索。在经过细致初核后,2023年3月,理塘县纪委监委先后留置理塘县木拉镇小学原教师、财务负责人王迎刚、理塘县格木乡小学原校长冲仁则等3人。
冲仁则1973年出生于理塘,在父母的殷切期盼和自己的努力下,考上了师范学校,1994年毕业后被分配至家乡的中扎小学任教。然而,刚当上老师没多久的他却迷上了赌博。
甘孜州理塘县格木乡小学原校长冲仁则:那个(时候)是20多年前,肯定(输了)有100多万元,到处借钱打牌。
不得已,冲仁则办理了停薪留职、四处奔波赚钱,并慢慢将账还清。痛定思痛,吃了大亏的冲仁则下定决心戒赌。后来,沉下心来认真教书的他还真干出了名堂,在理塘县下坝片区觉吾乡小学3年任教时间里成绩突出,当地学生家长都对他赞不绝口。2015年6月,冲仁则被任命为理塘县莫坝乡小学校长。2016年4月,冲仁则调任理塘县格木乡小学校长,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因为有过输掉100多万元的惨痛经历,冲仁则对学校的教师管理一度也非常严格。
享受着旁人的吹捧,作为小学校长的冲仁则开始飘飘然,于是,“好了伤疤忘了痛”的他在推杯换盏之中,又再次走上了赌博的不归路。
甘孜州理塘县格木乡小学原校长冲仁则:(开始打)小麻将,后来打(得)大(了),(从)2019年开始打的,一晚上有7、8万元钱(的输赢)。
但命运之神似乎并未眷顾冲仁则。越赌越输,越输越赌,难以抑制赌瘾的冲仁则越陷越深,不仅输光了积蓄,还开始刷信用卡或找亲戚朋友借钱筹集赌资。面对着“滚雪球”般不断扩大的欠债,他只能铤而走险,套取学校账户内的公款。
甘孜州理塘县纪委常委 泽登:冲仁则调任格木乡小学校长时,因学校会计休产假,冲仁则就自己做主保管学校账户K宝。自此,这位学校“一把手”就牢牢将学校的财政大权紧紧把握在自己手里,这也为其挪用公款打开了方便之门。
冲仁则一次又一次地从学校账户K宝上取出公款供自己赌博。赌博带来的快感,让其无法自拔,丧失理智的他,从第一次挪用公款时的战战兢兢到第二次的小心谨慎,再到第三次的心安理得,最后演变为肆无忌惮,冲仁则在违纪违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经查,2017年至2021年期间,冲仁则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取现、转账及过账的方式挪用理塘县格木乡小学账户生均公用经费、保教费、生活费等共计210余万元用于赌博及家庭消费等。2023年7月,冲仁则被理塘县纪委监委给予开除公职处分。2023年12月,理塘县人民法院以挪用公款罪判处冲仁则有期徒刑6年4个月。
和冲仁则同期落马的,还有他的牌友——理塘县木拉镇小学原教师、财务负责人王迎刚。这位80后青年干部曾有过一段上进岁月,却最终倒在了“赌博圈”里。
自律甚严,他也深陷“赌博圈”
2010年8月,大学毕业的王迎刚被分配到理塘县相对偏远的亚火乡小学工作。面对亚火乡交通闭塞、生活艰苦的不利条件,王迎刚坚守初心,工作上兢兢业业,生活中严于律己。两年时间里,他的工作态度受到同事的肯定、组织的青睐。2012年8月,组织将王迎刚调到条件更好的木拉镇小学。
甘孜州理塘县木拉镇小学原教师、财务负责人 王迎刚:我当了几届的班主任,只有我(把这些学生)带得下来,那些学生娃儿都喊我“王爸爸”,当时很自豪。
2015年12月,学校安排王迎刚兼任学校财务负责人。在安稳的环境中,王迎刚逐渐忘却了初心,放松了自我要求,贪图起享乐起来。为了打发下班后的无聊时光,他开始与朋友相聚茶楼打牌娱乐。
甘孜州理塘县木拉镇小学原教师、财务负责人 王迎刚:它就是一个毒,就让人上瘾,到那个时间段,下班这些就要去,瘾上来的时候,下班这些就要去,自己都会提前发个微信这些,我这儿要下班了,今天我不加班没有事,就约一场,赢的时候让人快乐,但输的时候,当时说是再也不打了,但是第二天电话一来的时候,或者到那个时间点的时候又去。
不久后,王迎刚又接触到网络赌博。他追求着刹那间的刺激,被下注的忐忑、赢钱的兴奋、输钱的懊恼与不甘,这种种跌宕起伏的情绪所牢牢掌控。
甘孜州理塘县木拉镇小学原教师、财务负责人 王迎刚:线下(打牌)因为找不到人,或者是自己有时候工作上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打,然后只有拿这个APP过下瘾,虽然说投的比例和线下的这种真实的和人之间打牌比例要小些,但是毕竟这么多年下来,还是投了10万(元)左右。就像吸毒一样,吸一口就把这个瘾先过了。
很快,王迎刚的腰包空了,怎么办?他自然把目光瞄向了自己负责的学校公款。利用自己身兼会计和出纳双重职责的便利,2016年11月18日,王迎刚将理塘县木拉镇小学公账资金18.5万元转入个人账户使用,2016年12月以结算学校欠款的方式进行了归还。但潘多拉的魔盒一旦被打开,贪婪的欲望让他一次又一次地向公款伸出了“黑手”。
经查,2016年至2022年,王迎刚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理塘县木拉镇小学等6所学校公款用于赌博及偿还赌博欠款共计199.6万元。
2023年7月,王迎刚被理塘县纪委监委给予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2023年12月,理塘县人民法院以挪用公款罪判处王迎刚有期徒刑6年。
截至目前,甘孜州理塘县教体系统已有15人因违纪违法受到党纪政务处分,其中移送司法3人,收缴违纪违法和不当得利159.74万元。理塘县教体系统系列案警示我们:监督管理不到位,财务管理不规范,是导致冲仁则等人走上不归路的重要诱因。这提醒我们,各级教育部门要积极构建内外联动的监督机制,健全完善校园权力监督体系,尤其要加大对关键岗位和重点人员权力运行的监督,加强校园廉洁文化建设,加大对各种腐败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系统推动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良好氛围。
(来源:观察者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九成网友赞同“研究生招录加强品德考核”,说明了什么?
这几天,一名“考研总成绩第一却不被录取”的考生引起舆论热议。
在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公示的信息中,这名考生初试复试总成绩相加为506.78分,是相关专业的第一名,但其姓名后被学校备注“复试不合格”。根据该学院此前公布的2024 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细则,面试及格线为150分,面试不及格者,视为复试不合格将不予录取;思品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涉事考生的复试成绩为137.78,这意味着其确实不能被录取。
至于其不被录取的原因,并不十分明确。
报道显示,在此之前,多名网友在网络平台发帖向南京大学反映上述考生存在严重素质问题,曾在学校宿舍录视频虐杀猫。
4月3日,记者从南京大学相关部门了解到,网传信息部分为真。工作人员透露,学校官网已经公示,“考研有初试也有复试,学校会综合考量。”当被问及“是否考量了虐猫事件”时,工作人员表示:“这些行为都有可能会受到影响。”
另有报道显示,该考生不久前确实身涉一起虐猫事件。彼时,南京市公安局称,已对该同学及其家人进行了约谈,其已认识到错误,并写下了悔过书,承诺不再有类似情况发生。
面对南京大学的拒录决定,诸多网友表示赞同,认为——
“没毛病,德才要兼备”
“人品是最主要的,其次才是学识”
……
但也有观点认为,南京大学并没有公开该考生面试不合格的理由,其不被录取与虐猫之间到底是不是因果关系校方也没有明示,因此建议学校明确选拔录用的准确标准,尤其是那些“一票否决”的因素,要“借助明确的指向性来体现规则的确定性”,这才能更大限度地保障公平。
从具体细节和因果关系上,此番事件还有进一步明晰的空间,但有一点网友们已经形成了共识——在一项数万人参与的、题为“研究生招录应增加品德考核比重吗”的调查中,截至4月6日中午,90%的网友认为,应该加强这方面的考核比重。
这样的调查结果让人欣慰,这说明在品德与成绩之间,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品德不容忽视,甚至举足轻重。教育不仅仅是授人以知识、以常识、以规律,更要授人以品德、以做人的指引和道理、以正确的三观和取向。
关于人品,有人说,人品是做人的名片;人品是做人的底线、做人的根本;人品是最好的通行证,不管是在职场上,还是在生活中……
这些话看似是“鸡汤”,实则是经验之谈。古往今来,多少人、多少事,最终都是胜在了人品。因为做好了人,于是做成了事。而做人不好,往往会被认为是做事的隐患。
在当下的职场招聘中,企业不仅仅会考察求职者的专业能力、学识,更会考察其道德修养、责任心、沟通能力、协作精神等与人品有关的内容。就像多年以前便流传的一个有关企业招聘的故事——面试官故意在门前放了一把倒在地上的扫把,大多数求职者因为时间紧迫选择直接跨过扫把进入面试环节,只有一个人选择了将扫把扶起放好再开始面试。其实,这正是考官设计的一道考题,选择拿起扫把的求职者顺利通过了面试。
近年来,有关大学生失德失范的事情时有发生,学校做出的相应处理,有的让人直呼“干得漂亮”,有的引发了不小争议。如何宽严相济、实现更好的平衡,如何做到“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是学校应该研究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课题。
不管最终结果如何,我们乐见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对人品与学识的关系有更理性、科学的认知,越来越多的高校更加注重对学生修养、品德的培养与考核。
九成网友赞同“研究生招录加强品德考核”,是一种提醒,也是一种呼唤。
来源:央视网微信综合工人日报
请问大家认为现在的教育到底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