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大家都很熟悉,但甲状旁腺你听说过吗?
近日,江先生因为全身骨头酸痛而到广东省人民医院甲状腺疝外科求诊,医生们发现他的甲状旁腺素水平是正常值上限的70倍。
江先生患上的是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下称“继发性甲旁亢”),这是慢性肾脏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研究表明,约50%的慢性肾衰患者最终因继发性甲旁亢引起的心血管系统异位钙化而死亡。
所幸,省医吴泽宇、阴英团队为江先生成功实施了外科手术,降低甲状旁腺素水平,让他再也不用忍受无尽的全身酸痛,也减少了死亡风险。
会导致严重骨痛和心源性猝死
省医甲状腺疝外科主任吴泽宇介绍,甲状旁腺分为上下两对,一共4个,分别位于甲状腺背面的左侧和右侧,正常腺体的大小如同绿豆一般。它的主要功能是分泌甲状旁腺素,具有促进血钙升高、血磷下降的作用,以维持体内的钙磷平衡。
但对慢性肾病患者而言,长期透析会导致钙磷代谢紊乱,刺激甲状旁腺大量分泌甲状旁腺素。继发性甲旁亢导致的钙磷代谢失常会涉及骨骼、心血管、神经、内分泌等全身多个系统。
高甲状旁腺素会促进骨吸收和骨转换,造成严重骨痛、骨质疏松、骨骼畸形、关节周围病变及病理性骨折。
“这种骨折,哪怕骨科医生接起来了,它也不会自己愈合。全身的疼痛也会极大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省医甲状腺疝外科副主任医师阴英说。
同时,异位钙化于心血管及心肌,可能会引起动脉硬化、心脏传导系统及瓣环钙沉积,进一步导致心功能下降、心律失常,严重时可引起心功能衰竭、心源性猝死。
在神经及精神系统方面,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可能会引起周围神经炎、失眠、精力不集中、抑郁、脑电波异常、辨识力差、认知障碍、易激惹等。
手术切除再移植到体表
随着透析进行,患者的甲状旁腺会越长越大,最终形成一个功能自主的腺瘤,体积也会从绿豆大小长到小石头大小。
团队经过会诊讨论,决定需对江先生实施甲状旁腺切除术和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术进行治疗。
说得简单一点,医生们要将江先生的4颗甲状旁腺全部切除,并从中选1颗有功能的切至绿豆大小,并且移植到患者的前臂等体表区域。
为什么要把4颗甲状旁腺全部切除,又要移植1颗到体表?
阴英解释,继发性甲旁亢患者的4颗甲状旁腺都变得非常“高效”,哪怕留下1颗,其分泌甲状旁腺素的能力也会远高于正常水平,因此需要把4颗全部切除。同时,把其中1颗缩小并移植到体表,既是为了让患者继续拥有甲状旁腺素分泌能力,也是为了给后续可能的手术提供方便。
“即便移植到前臂,这个甲状旁腺还很可能会持续长大。如果长到需要再次手术治疗的地步,在体表用局部麻醉就能处理,不需要再在颈部这种高风险区域进行手术。”阴英说。
另一方面,接受手术后的患者,体内的钙离子水平会迅速下降,可能诱发各种问题。因此,患者在术后需要进入ICU接受监测,在维持血钙水平的同时还要平衡肾脏清除率的问题。
术后,江先生的甲状旁腺素水平回到标准范围,而且骨痛情况大为改善,最终顺利出院。
“这种病知晓率比较低,能做手术的医院也不多。省医近几年逐步探索,如今已经有了一套成熟、完整的解决方案,每年治疗这类患者近百例。”吴泽宇说。
南方+记者 钟哲
【作者】 钟哲
广东科技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