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被外卖奶大的“孩子”,都免不了与这个女人相识。
如果你不巧,与这个头戴京剧头饰,身披传统大袖褙子,内搭现代“潮”字T恤,头戴时髦墨镜的女人相遇,那么恭喜你,成功踩雷了一家难吃外卖。
她成功地和预制菜、0.01元烤肠和一次性餐具一起, 共同组成了名为“拼好饭”的廉价外卖宇宙,第一次将“难吃”这个抽象感官感受可视觉化。
“新”国潮当道
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演绎
新中式新国潮已成为流行。
无论服饰物件,不同行业领域皆有新兴品牌做探索结合。这样一种既能代表中华文化,又匹配现代审美流行的新符号,成为了追求个性、表明集份的新一代流行。
流行风潮扩散至外卖盒身。原本似乎更应着重于食品安全及质量品控的外卖品牌,为顺应潮流而追求外包装设计。本末倒置的跟风流行,我们是否真正理解我们的文化。
传统文化和艺术似乎在与时间的抗衡中失败了,它在适应时代的进程。
但在盲目追求传统文化美学的革新之路上,“新国潮”已变味。
“新国潮”真的好看么?
“旧美学“真的没办法用传统面貌传播么?
“旧”美学传播
传统文化的新形式出圈
《只此青绿》红了,基于《千里江山图》的美学灵感,将其用舞蹈的形式动态化呈现于观众面前。
《黑悟空》爆了,惊于游戏中对画面细节的精细化处理和浓厚的中国文化元素外,其中的10件宝物也值得考据溯源。完美复刻了来自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馆内的国宝珍品。
国家博物馆藏品:青玉质道教令牌
这些破圈作品从来不以颠覆艺术的原本面貌作为目的,而是保留原貌、沿袭灵魂,并将之以新兴的、贴合年轻人生活的形式呈现。
只有真正理解传统美学之美,才能将其以“新”的面貌呈现。
细微之中的技艺
日常之处的美学
旧石器时代鹿角铲上的磨制痕迹清晰可见、战国时期的狼噬牛纹金牌饰上流动的线条动感极强,从工艺到纹饰都提醒着我们曾在这片土地上走过的漫长岁月。
( 马头鹿角形金步摇)
从秦代的龙纹空心砖到三国的陶踏碓, 古人穿越千年的耕作与休息图景历历在目。
( 龙纹空心砖)
从龙泉窑的青釉玉壶春瓶到磁州窑的白釉黑花婴戏图瓷罐,器型与胎釉的多姿多彩诉说着华夏大地的美学龙脉,时至今日,它依然蜿蜒着穿梭千里……
( 白石观音菩萨像)
理解国宝的细微精细,就会理解我国传统文化之璀璨。
而上百件文物宝藏的秘密,浓缩于一本《国博日历》中。
国博是展示璀璨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中国国家博物馆自2019年首度将文物以日历形式呈现以来,持续在坚持将文化传承和传播植入于日常。
如同老友般相伴每年每日,是陪伴的仪式感,也是日常的见证者。
2025年历如约而至。
日读一物 历史共振
精选365件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精品文物,按照年代顺序梳理编排,分成四册季历。
在每日深度解析一件文物中,漫步岁月长河,与千年的历史脉动共振。
除文物外,还有数位名家的书法传世经典,用于传统节日集字,在每个节日感受传统书法的内蕴。在艺术和文明中,品岁月乾坤。
诗意设计 日常多用
是日历,是收藏品,也是手账本、花瓶。
函盒借鉴中国传统书籍封装方式,上方开口,可兼为花瓶、笔筒之用。
内页文物图案尺寸变大、文物更加清晰,四色印刷、颜色鲜艳、细节还原度高。与国家珍宝相伴,文明与艺术同赏。
国风雅礼,雍容典雅
外封采用优雅质感的中国红亚克力函套,以国宝四羊青铜方尊为原型做镂空雕刻,端庄大气,雍容华贵。
新的一年里,把典雅、纯正的东方诗意之美,以及美好的祝愿,送给亲朋和自己,让纯正中国风,成为你美好生活的编年史。
——
或许有一天,你在参观国家博物馆珍宝时,可以立刻说出它的名字及艺术亮点。如同与熟识“老友”的偶遇。
或许有一天,你可以在外国友人惊叹《晚清百态》藏品时,也能自信介绍更多ta尚未见过的国宝“老友”。
文化的传承聚焦在个体,
而根植于日常。
也必将因其绚烂夺目而为国人骄傲,
传散至广袤世界。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