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条消息:东南网报道称,近期美韩持续强化军事同盟关系,不断延伸核威慑。在此情形下,朝鲜试射了“火星炮 - 19”型洲际弹道导弹,这使得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逐步升级。2019年,朝鲜领导人与特朗普的会谈未能达成成果而破裂。自那之后,朝鲜方面就发出警告,表示美国及其盟友的种种行动已经将朝鲜半岛推到了核冲突的边缘。今年,朝韩双方陷入你来我往的气球战。韩国方面废除了原本旨在缓和军事紧张局势的协议,并且美韩还在朝鲜半岛开展了七年来首次的精确制导武器轰炸演练。
10月27日,朝鲜国防省发言人公布了关于韩国无人机渗透至平壤事件的最终侦察成果,旨在查明在朝鲜首都圈区域被发现的、由韩国放飞的无人机的起飞地点、入侵路径以及渗透目的。这位发言人指出,侦查联合小组拆解了坠落无人机残骸的飞行操纵模块,并且全面剖析了飞行计划与飞行历史记录数据。侦查联合小组对无人机飞行操纵软件的分析结果表明,即便韩国在擅自派遣无人机渗透到朝鲜首都上空之后一味地逃避责任,然而其挑衅行为已被证实毫无辩解的可能。
第二条消息:据解放军报消息,10月23日,日本自卫队与美军开启了“利剑”军事演习。这一演习是至今在日本周边海空域以及基地开展的规模最大的日美联合军演,演习时间从10月23日持续到11月1日。
在此次军演中,日本自卫队方面出动了超过3万人、30艘舰艇以及250架飞机;美军则派出约1.2万人、10艘舰艇、120架飞机参与其中。双方将会开展登陆作战、空降部队空降以及导弹防御等演练项目。
军事观察员周伟政认为,美日的这次联合军演呈现出规模大、层级高、实战意味浓厚的特点,其演习内容值得人们关注。
此次演练映照出亚太地区紧张的局势。当下,俄乌冲突持续,中东地区战火不断,这些均为国际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堪称引发更大规模冲突的潜在导火索。而美国特意推波助澜,开展此次“利剑”行动本身就极具深意。在这种复杂多变的局势下,发生擦枪走火事件的可能性也有所增加。美日的意图颇为单纯,在当前地缘政治紧张的背景下,强化美日之间的合作与协调,有助于美国在亚太地区开展下一步的行动与布局,而更深层次的目的,恐怕还是在于“震慑”,即遏制其他国家的军事发展。
第三条消息:参考消息网报道称,10月28日,中日韩高官会于日本东京召开。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日本外务省外务审议官船越健裕、韩国外交部次官补郑炳元以及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秘书长李熙燮均有出席。此次28日在东京举行的高官会中,各方达成一致意见,将为“在尽可能早的合适时期”开展外长会谈和领导人会谈进行协调工作。据外交方面消息人士透露,首先会尽力争取在2025年初举办外长会谈。
各方还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即将气候变化、少子老龄化以及防灾设定为课题,并探讨开展合作的方式。之所以要提及这些社会民生方面的问题,是因为在政治、军事和经济领域的诸多问题上,三方都清楚当下是无法进行商谈的。例如,半岛局势是韩国最为关注的,日本撕毁“和平宪法”进行重新武装,还有日韩之间存在争议的领土问题等,这些都是极为敏感的问题,一旦被拿到谈判桌上,就必然会引发争吵。不过,话又得说回来,能够就防灾、气候变化、老龄化这些问题进行商谈,总归是比什么都不谈论要好一些的,特别要指出的是,此次会谈是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的日本主动发起的。
当前,日韩两国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在过去数年间,日韩与美国的经济关系看似有所增进,然而实际上并未解决任何实质性问题。在此期间,美国不但未向日韩提供援助,反而要求它们作出某些牺牲,例如芯片制造的回流。这致使日韩在经济领域承受诸多压力,特别是制造业方面,由于诸多技术和产能都依赖美国,想要独立自主却又不知从何做起。而美国呈现相对衰落的趋势,这一现象已经十分明显。在这样的情形下,日韩开始察觉到,仅仅依赖美国的战略支持实际上是存在风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