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际上有诸多重大事件发生。
第一件事:
环球时报消息,中方与越南总理范明政展开会谈。越南媒体报道称,会谈结束后,双方一同出席了涉及互联互通、农产品、海关、金融、人力资源、媒体、教育等领域合作文本的交换仪式。路透社表示:“中越正在谋求关系的强化。”中国是越南最大的贸易伙伴,并且是越南制造业的重要进口来源国。越通社报道,近期,中越两国的合作关系于各个领域取得了切实成果。2024年的前9个月里,双边贸易额增长了21.9%。双方官员共同出席了涵盖多个领域的合作仪式,这些合作项目涉及高科技、农产品等诸多方面。
可以看出,这样的举动必然会为两国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这也表明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正不断增强,众多国家都有与我国合作的意愿。越南与我国同属发展中国家,多数合作项目在我国已取得了良好成果,合作给越南带来的助益也是清晰可见的。尤为重要的是,越南方面的官员表达了期望在多个领域与我国强化合作的想法。
随后,中越两国当着中方高层的面连续签署了多份合作协议,这一事件引发外界广泛关注。这些协议涵盖基建、农业等多个领域,被视作中越关系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这些协议的达成无疑是中越友谊的又一里程碑,表明两国关系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仔细研读这些协议就会发现,其中饱含着两国人民的美好期许。在今年9月,看到中国企业在东南亚的影响力不断增强,美国方面就已心急如焚,深恐自身在该地区的主导地位被动摇,然而这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第二件事:
正观新闻消息,尼加拉瓜政府发布公报称,将与以色列断绝外交关系。此前有报道指出,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宣布自2024年5月2日起与以色列断绝外交关系,并且表示这一决定是哥伦比亚支持和平、公正解决加沙冲突的“必要步骤”。2023年11月21日,南非议会通过一项提案,内容为与以色列暂停外交关系并关闭以色列驻南非大使馆。2023年10月31日,拉美三国宣布与以色列断交或者召回各自驻以色列的大使。
就以色列而言,来自国际方面的谴责或许会对其经济合作产生影响,在与欧洲国家的贸易往来方面尤是如此。再看黎巴嫩,该国公共卫生部报告,以色列在黎巴嫩南部的轰炸致使7人丧生,这一情况进一步激怒了当地民众。
从社会层面而言,这般冲突只会加剧民众间的仇恨情绪。长此以往,地区和平进程恐怕将变得遥遥无期。在经济方面,制裁与外交孤立或许会给以色列的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并且黎巴嫩的重建工作需要更多国际援助。
第三件事:
据中新网消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期间,有记者提问:有报道称,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在东盟峰会上提到了南海问题。他强调菲律宾遵循法治以及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并呼吁全体东盟成员,不要对外部势力针对东盟成员所做出的侵略性、胁迫性以及非法行为视而不见,因为对这些侵犯行为保持沉默会使东盟的力量被削弱,中方对此有何看法?毛宁指出,当下,在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南海局势整体上保持稳定。中国一直秉持着与有关当事国在尊重历史事实与国际法的基础上,借助对话协商妥善处理涉海分歧的原则。同时,中国坚决抵制任何侵权挑衅行为,坚定地捍卫自身的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
菲总统马科斯在发言时对外展示了菲船只被中国海警船执法的画面,其中有中国海警船动用水炮驱离菲船的场景。马科斯首先表示应加速南海行为准则的磋商谈判,并且要把“自我克制”等内容加以具体化。接着他提到南海上所谓的侵略性、胁迫性问题,试图对外打造菲律宾是“受害者”的形象。然而,马科斯的这一系列举动,除了和美国一唱一和之外,东盟其他国家根本无人响应。在马科斯之后发言的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都没有提及南海相关内容。新上任的泰国首相佩通坦更是呼吁东盟国家不应充当他国的代理人。
中国的南海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是历经漫长历史而形成的,这有着充足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南海局势方面,中国与南海各当事国具备足够的能力与智慧,可通过对话、协商来妥善处理彼此间的分歧,从而共同管控好海上局势。然而,美国等个别处于南海区域之外的国家,却在南海不断升级武力部署,加强军事活动,这一行为挑动了对抗情绪,制造了紧张氛围,使得美国等成为南海地区最大的不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