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前,汉朝的军队跟罗马的军队干了一仗,并且俘获了不少罗马士兵,并带回了中国 ,这怎么回事呢?
我们捋一捋,自打一万年前,亚欧大陆出现农业之后,足足过了八千年,在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分别演化出了两个,具有庞大的社会组织结构的超级大帝国,能够动员巨大的军事力量 ,有先进的战法和武器,把旁边的蛮族都打得屁滚尿流!
这两个大帝国如果要干这一仗会是什么后果呢?可惜他们离得太远了没够上,但是自打上个世纪中叶,有人发现这两个帝国的军队其实战斗过,比较早的提出这种观点的是美国汉学家德孝谦,依据汉书的记载,在公元前三十六年,西汉的西域都护甘延寿和副都护陈汤,征集了西域15国的兵马,以及西汉在西域的驻军一共4万多人,远征逃到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匈奴置之单于,这里面就记载了,当时这支残余的大军里面有一支非常特殊的部队,这支部队会使用鱼鳞阵。
说到鱼鳞阵大家就想起了古希腊古罗马的龟甲阵,用长长的盾牌保护队伍的一种阵法,这里面还记载了当时置之单于城的结构,是内有土墙外有重木城,重木城啊,就是用重叠的大木头砌成的城墙,不管是鱼鳞阵,龟甲镇还是重木城,这些啊,都不是匈奴人的习惯。
汉书里面还记载陈汤在破了置之城之后,命人将汉军攻破置之城的过程绘成了一幅画,这也是中国军队没有的惯例,反倒是古罗马的军队在远征胜利之后,将战斗过程,雕刻在济公柱上的习惯,很有可能当时是汉军俘获的罗马士兵跟陈汤提过这个事儿,陈汤觉得这是宣扬战功的一个好办法,于是,他命人绘制了那幅画,当时汉军俘获了145个俘虏。
当时汉朝怎么安顿这些战俘的,汉书里边儿没有题,倒是后汉书里面有一条记载,汉初设骊靬县,取国名为县,这个骊靬呢,在汉朝就是指代罗马帝国,不同的书籍里边的写法不一样,但是读音都差不多,大秦是后来对罗马的称谓,为啥管罗马帝国叫骊靬呢,很有可能来自于亚历山大的音译,在马其顿帝国亚历山大东征的时候,马其顿帝国,就经常把他们攻占的一些比较重要的城市和港口,命名为亚历山大,所以在当时中亚和西亚一带有十几个地方叫亚历山大,后来这些地方都成为罗马帝国的领土,东方的民族一看你这么多地方都叫亚历山大,那么你这国家肯定也叫亚历山大,所以当时可能东方的民族就管罗马叫亚历山大,而到中国这边儿,就转译成了骊靬。
这些事儿联系到一起呢,就有了汉朝军队,在远征匈奴置之单于的过程中,俘获了匈奴部队中的罗马雇佣军,并把他们带回国,设置了骊靬县安顿他们这个事儿,那么这些罗马士兵怎么到了匈奴的军队中呢,当时离得那么远。
德孝谦根据西方的史书记载推测,在当时罗马帝国内部,庞培凯撒同为政治三巨头的克拉苏,在执政官任期结束之后回到叙利亚当总督,这个克拉苏,无论是在财富还是在军队的数量方面,都比庞培和凯撒多,但是他的军功不行,他到了叙利亚之后,就迫不及待的向位于伊朗高原的帕提亚帝国进攻,这个帕提亚帝国,在中国这边就被称为安息帝国,这个克拉苏,进攻安息帝国不顺利,在卡尔莱战役中被杀,他的儿子带领一支部队突围,但是去向不明,德孝谦就推测,这支部队流落到了西域一带,后来被匈奴人雇佣。
到了一九八几年,这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澳大利亚的一位教师哈里斯,他放弃工作到中国境内寻找古罗马军团的后裔,后来他认定,骊靬古城就是中国甘肃省永昌县境内的者来寨村,据说这个村子和这个村子附近的人的长相,都有地中海人种的特点,当地政府为了吸引旅游也加大宣传啊,后来也引起国际上很多媒体的注意,后来者来寨啊,干脆就改名为骊靬了。
我觉得,西汉初年在现在永昌县境内设置骊靬县,这个事儿应当是真实的,很多史料都记载 甚至还有地图,位置很准确,一九七几年发掘的居然金关汉简中有很多记录,也牵扯到了骊靬县,还有当时置之单于部队里边,有来自于西方的雇佣军,这事儿应当也是真实的,因为这些部队的战法确实跟匈奴人的战法不一样,而且,以匈奴人在中亚的影响力找个把帮手,这也很正常。
但是这些雇佣军到底是不是罗马的士兵呢?以及汉朝是不是为这些罗马士兵设置的骊靬县呢,这个证据链有点长,可信度有点低,还有骊靬这个称呼到底是不是指罗马帝国,甚至后来的大秦的叫法是不是指罗马帝国,现在都有争议,那么为啥不对骊靬村的这些人做一下dna分析呢?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有人做过,无论y染色体还是线粒体的dna分析的结果,都不支持这些村民的祖先来自于欧洲,永昌县是在河西走廊上,在古代是东西方交流的通道,这里边的居民有一点儿西亚人的特征,这也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