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欧盟内部对于要不要增收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彼此之间意见不一,但关税加征已经是板上钉钉了。不过话又说回来,尽管从程序上来说,欧盟对华增税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可最新的征税条款也表明了欧盟各国,想要给谈判留下空间,避免矛盾升级,与中国在关税问题上“边打边谈”,以达到他们软硬兼施,尽收渔利的目的。那么问题来了,面对欧盟的这些小心思,我们中国应该如何破局呢?
毫无疑问,对于我们国家的汽车产业来说,欧盟是一个不容缺少的巨大市场。所以该谈还是要谈,而且与美国相比,欧盟还是有所不同的,前者是压根就“没得谈”,而后者则愿意跟你“边打边谈”,有的谈就意味着欧盟对我们也有所求,这也是一种机遇。因此,当欧盟确定要加征关税后,我国并没有掀桌,而是打出两张牌用于破局。
首先就是对他们“分而治之”,在今年七月份,欧盟就中国电动汽车的进口关税,进行了咨询表决中,以西班牙等国为首的十二国投了赞成票。按照最后只有四国反对的投票的结果来看,这对我们中国而言,是一个很糟糕的结果。不过,增收关税这件事本来就是一场利益之争,所以最后的结果还是有变数的。首先是西班牙,前段时间西班牙总理对中国进行了访问,这使得他们的立场发生了转变。
根据欧盟的相关规定,只要有超过十五个欧盟成员国投赞成票,那欧盟委员会就会启动程序搁置关税决议。所以,我们再拉拢一些欧盟成员国国家,就能顺利破局。身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大国,我们手中的牌还是很多的。比如我在之前的节目里提过的,丹麦等几个国家的猪肉类产品,德国的大排量汽车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握在手中的好牌。
其次就是“晓之以利”,中国很多电动车厂商都在积极地向欧洲市场扩张,他们要么和欧洲的本地公司建立伙伴关系,要么在欧洲建立工厂。为了吸引中国车企过去,欧洲许多国家的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以鼓励中国的车企在本国设立工厂,以增加当地的投资,增加工作岗位。既然他们有所求,那中国当然可以利用好这个机会,比如禁止到那些对中国征收高关税的国家投资。绝不能让他们觉得跟中国“边打边谈”,就能迫使我们让步,反正欧洲是统一市场,我们大可以投资那些不赞成增加税收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