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长耶伦再度访华释放什么信号
创始人
2024-04-05 16:26:35
0

原标题:美国财长耶伦再度访华释放什么信号

在3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已经提到,“中美经济关系根植于两国共同利益,本质是互利共赢”。

4月4日下午,77岁的美国财政部部长珍妮特·耶伦飞抵广州白云机场。

走出舱门之际,一阵春风吹起她的白发。与9个月前访华时一样,耶伦仍背着那只显眼的斜挎包。她步下舷梯,与前往迎接的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廖岷握手寒暄。接着,侧立一旁的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也加入交谈。

据中国财政部3日发布的消息,耶伦此行系经中美双方商定,于4月4日至9日先后于广州、北京展开。而她也成为美国总统拜登就任以来,美方首个两度访华的政府部长。

将与中方官员会晤

5日上午,耶伦与经济专家举行圆桌会议,议题多与经济有关。然后,她将与中方各层级官员会晤。

美国财长耶伦。图源:GJ

而其背景,则是过去半年,中美经济、金融两个工作组分别成功举行了三次对话。中美之间,从开始谈,到可谈之事变得更多且更细致。以经济工作组为例,工作组最初主要谈的是一些宏观话题。到了第三次对话,开始出现发展中国家债务、产业政策等一些特别具体的问题。而金融工作组的对话,也从中美两国货币和金融稳定、金融监管等延伸到金融市场、跨境支付和数据等领域。

长期观察研究中美关系的美国法律学者张军分析认为,美国财政部是中美在经济领域成立工作组这一沟通机制的美方牵头机构,财长耶伦所带领的团队为拜登政府协调对华经贸关系承担起相当大的责任。

所谓“当家才知柴米贵”,这副担子不轻。在美国国内,杂音不少,需要耶伦去应对。较近的一个例子就是,有人宣称中国产电动汽车的传感器给美国的国家安全带来风险。这样的无稽之谈,没有任何证据,却一度甚嚣尘上,被共和党用以向拜登政府施压。而出于竞选方面的考量,民主党方面又称,打压中国企业能让美国一些老工业区从中国抢回工作岗位。但事实却是,即便拜登政府采取对华强硬的经济政策,密歇根、宾夕法尼亚、威斯康星等州的工厂就业人数仍进一步减少。对此,美国方面确实该多自问几个“为什么”,而不是一味在中国身上找答案。

在广州和北京,耶伦与中方将深入谈哪些内容呢?在3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已经提到,“中美经济关系根植于两国共同利益,本质是互利共赢”。从这一点出发,耶伦此行,恐怕更多还是要寻求与中国妥处分歧、凝聚共识、深化合作之道。

继续进行经济对话

美国财政部官员称,耶伦二度访华将继续与中国高层官员进行经济对话。

有分析认为,在中美经济、金融两个工作组越谈越细的情况下,在诸如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等问题上,双方或许能达成阶段性成果。但在美国大选年的背景之下,很难期待中美在经济、金融领域有突破性进展。

不过,耶伦这次访华,体现出美方也希望与中方保持高层对话沟通的努力,这无疑有助于中美双方避免误判,有助于维持两国关系。

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马伟博士的看法,耶伦此行“能够稳定住中美经贸领域不出现突发事件,已经算是成功了”。

而在张军看来,耶伦需要维系中美之间已经开展的经济领域的合作。

出品 深海区工作室

撰稿 姜浩峰

编辑 深海盐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无人机助力缅甸地震救援 中国救...   中国日报网4月2日电 当地时间3月28日,缅甸发生7.9级地震,多座建筑倒塌,曼德勒等城市成为重...
寻迹中国|外国博主走进河池 体...   河池市是广西最大的茧丝绸主产区,也是我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从“东桑西移”到“东绸西移”,近年来,...
东帝汶留学生感受“舌尖上的河西...   来自东帝汶的留学生杰克拉已经在甘肃省张掖市河西学院留学一年,活泼开朗的她对于中国美食一直十分向往...
美国加征关税 全球一片反对   美国白宫计划4月2日宣布对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的措施。这被认为是美国本届政府影响范围最广、冲...
美国“关税讹诈”破坏世界经济稳...   美国利用关税手段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讹诈,已成为世界经济最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面对美国人为制造的...
特朗普关税乱拳开打 为何美国自...   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对贸易伙伴征收所谓的“对等关税”措施。此外,特朗普当日...
美国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正...   新华社华盛顿4月3日电(记者熊茂伶)美国总统特朗普此前宣布的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的措施3日正...
缅甸强震后已发生63次余震   新华社缅甸曼德勒4月3日电(记者张东强)缅甸气象和水文局3日发布报告说,截至当地时间3日8时30...
缅甸强震已致3085人死亡   新华社快讯: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新闻信息小组发布消息说,截至当地时间4月3日上午8时,缅甸强震已致...
华为、腾讯、招商局....大湾...   从“孔雀东南飞”到“百万英才汇南粤”  今天的广东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  重视人才、渴求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