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离线休息权”化解数字时代的职业倦怠
创始人
2024-09-25 06:50:23
0

  近日,《工人日报》的一篇调查报道关注了一些年轻人的职业倦怠和“精神离职”现象。报道描述了一些职场人的困惑,比如,从事审计工作的小郑,曾经是单位骨干,但长期加班不仅使身体健康亮起红灯,更让他在精神上陷入迷茫,以至于接到领导、同事的电话会感到心慌,想要回避。从事新媒体运营的小张,发现工作时“永远追热点、追点击率,微信永远下不了线”。

  对此,一些年轻人采取“精神离职”的态度应对职业倦怠。所谓“精神离职”,是指在不丢掉工作的前提下,绝对不让工作占据私人时间。不过,也有人担心自己由此失去向上动力,却没有真正解决问题。

  职业倦怠并不是今天才有的概念,1974年,有心理学家发现个人面对过多的压力会产生情绪消耗、失去工作动机与热情,便提出了这个概念。2019年,它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国际疾病分类》。症状还是那些症状,但工作压力的来源存在不同时代的特征。

  工作数字化的当下,“永远在线”已经是很多职场人的日常。当信息提示音响起时,不管何时何地,不管多么不情愿,很多职场人都习惯了随时随地回复,哪怕是深更半夜或正在休假。即时通信工具提供了在线协作的便利,正因如此,工作和生活的界限被模糊了,下班了又好像没有下班,休息着又好像没有休息,人的自我修复机能被不停打断,如同一根长期抻直的弹簧,最终会失去弹性。

  当这样的工作状态,叠加不公平的职场环境、无法突破的发展瓶颈、紧张的人际关系、简单粗暴的管理等传统职场困境,该如何应对呢?有些人被迫选择“精神离职”,就是在不辞职的前提下,不再将过多心血倾注于工作,而是默默地划定界线,让工作不再侵占私人时间。但问题是,“精神离职”只是对压力的逃避式对抗,长此以往,可能导致个人职业发展的停滞,消解工作的价值。

  当然,职业倦怠绝不是从业者的个人问题,它反映的是组织的功能失调,是系统性障碍。一些企业对员工心理健康的关注度不足,尤其是在面对职场压力和心理困惑时,缺乏有效的支持系统,业绩指标(KPI)至上,员工帮助计划(EAP)流于形式。

  “精神离职”是员工单方面与工作压力的“割席”,当组织不对管理方式和企业文化做出改变时,员工的个体选择解决不了职业倦怠的深层问题,也没有让人重新振作的力量。从长远看,组织对员工越来越不满,员工对组织愈加疏离,又谈何归属感、忠诚度和长远发展?

  如何才能真正走出这片灰暗的迷雾?答案并不复杂:让工作的归工作,生活的归生活。简单来说,就是把人力当成“人”,而非机械化的“资源”。

  企业管理者应当从组织层面着手,真正做到“标本兼治”。比如,合理分配工作任务,避免员工被迫长时间在线、信息过载,保障职工的“离线休息权”;建立开放的沟通渠道,让职工的声音能够被听见,情绪能够被理解;给员工匹配与其贡献相应的薪酬回报,减轻员工不必要的工作负荷,关注工作任务的多样性,帮助职工建立并完成职业规划。当员工感受到来自组织的关怀和支持,自身的心理能量才能得以恢复,职业倦怠才有可能化解。

  马青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第138届广交会首批进境展品顺... 9月16日,经广州海关监管验放,第138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下称“广交会”)首批进境展品在广州南...
网购凤凰牌电动车电池标签与合格... 近日,消费者梁先生向澎湃公众互动平台“服务湃”反映称,他在京东平台凤凰(Phoenix)电动自行车旗...
原创 北... 近日,波兰因无人机事件宣布关闭与白俄罗斯的边境,直接导致数百辆中欧班列滞留,震荡了中欧贸易的脉动。波...
唐山一医院门前多名穿病号服大爷... 9月15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在唐山一医院门前看到多名身穿病号服的大爷在干活,遂产生好奇,询问为何“...
“人工智能+”激活实体经济新动... 近日,国务院印发的《“人工智能+”行动实施方案》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指明方向,也给智能锁行业带来了前...
债市收盘| 收益率午后下行,1... 财联社9月16日讯(编辑 杨斌)今日债市收益率开盘震荡,午后下行,10年国债收益率下行近2BP至1....
获刑十四年 中央宣传部原副部长... 2025年9月16日,河北省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中央宣传部原副部长张建春受贿案,对被告人张...
原创 中... 9月16日,中国和菲律宾之间在黄岩岛附近海域的碰撞事件,无疑是这一敏感地区最新的冲突缩影。这一次,随...
外交部:中韩之间有很多这样感人... 在9月16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称,据报道,11日,因救助一名被困滩涂的中国男子,34岁的...
尼泊尔临时政府任命新部长 分管... 当地时间9月15日,尼泊尔临时政府总理卡尔基任命了三位新部长,三人在尼泊尔总统鲍德尔主持下宣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