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龚琳娜:如何共“生”,哪怕是声音的“声”
创始人
2024-09-24 01:12:59
0

声灵唱团:

斑驳陈利高榆楠龚子涵何美琳李曜伦林静刘方鲁月明罗一嘉石娱赫宋丹万思妍王春然王少为魏蔷吴谨吾许新哲严立杨杉翟羽西张康康周丽阳

最近,中国新艺术音乐创始人龚琳娜、老锣以声音艺术实验介入红砖美术馆“托马斯·萨拉切诺:共生”展览的巨型网络景观《算法·韵律》中,演绎声音作品《算法·韵律—回响》。2010年,由老锣作曲,龚琳娜演绎的《忐忑》登场,作为一首掀起普罗大众狂欢的“神曲”,它的先锋、前卫毫不屈从于当代流行乐的驯化。当这些冲破窠臼、逃离藩篱的乐句与6800立方米网状景观的声音装置相遇,《忐忑》在《算法·韵律》这个放大的弦乐系统中响起,现场的每一个人似乎都“化身蜘蛛”,在人类、蜘蛛、宇宙的共生命运下,产生了独特的感受与深刻的自我思考。

呼唤爱与希望

表演开始前,偌大的场地围满了观众,大家自觉地站在墙边,现场安静得只能听到自己呼吸的声音。所有的表演者零散地仰面躺在地板上,忽然,一个简短的音符响起,当大家还在寻找声音的来源时,躺在地上的表演者开始慢慢蠕动,像蜘蛛那样伸展触角。

伴着轻柔的短音,大家站了起来,眼神空洞地环顾四周,似乎对外界的环境充满了好奇与不安。如同出生的婴孩,懵懂天真。接着,表演者开始在房间缓慢走动,也有人驻足在原地,好奇地观察周遭的一切。

随着弦乐声一点点地到来,每个人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快速或缓慢移动。随后,每个人开始唱出清晰可闻的旋律,但似乎人声旋律与弦乐声音毫无关联,这时,粗糙的声音逐渐出现,大家还在机械地移动,而后逐渐三五成群,每个人都在寻找相似的声音,有时和谐,有时不和谐,小团体开始慢慢地展开攻击性的动作,表演者脸上出现愤怒的表情,大家放声高歌、大喊、尖叫。

当情绪在最高点时,龚琳娜一个高音冲破了嘈杂的氛围,世界又获得了瞬间的安静,紧接着《忐忑》的结尾如落雨般精准地响起来,表演者开始随声附和,一起歌唱到高音。

收音,双臂垂下,现场沉默。

表演至此,在场观众的情绪被没有一句歌词的旋律带动,时而紧张、时而放松,时而快乐、时而焦虑。最后,龚琳娜的声音伴着脚步,带动着现场的每一个人挥舞着手臂,用音乐与律动完成了一种身心的和谐。

为了呈现出一场精彩的表演,龚琳娜在红砖美术馆住了一段时间,每天沉浸在托马斯·萨拉切诺的作品中,感受人类、蜘蛛与宇宙的关系,最终,与老锣一同创造出一部探寻意识觉醒、找寻生存意义、直击人类社会傲慢与侵略的声音作品,呼唤人们的希望与爱。

观看、触摸、聆听

“在这个世界,人以自己为核心,但实际上当你进入蜘蛛的世界,就没有人了。要把小我放开,世界不是只以自己的眼光来看的。如果我们不带有很多自己轻易的评判,你的世界就会想象力巨丰富,进入到这样一个艺术作品中,就无我,无人。”龚琳娜如是说。

在这场精彩的声音实验中,我们真实感受到频率的存在。在西班牙语中,“algo”意为“某物”,“rhythm” (节奏)一词源于希腊语的“rhythmos”,意思是“以强弱元素的有序相继或相反或不同条件地出现为特征的运动”。托马斯·萨拉切诺正在红砖美术馆展出的“共生”展览作品《算法·韵律》(Algo-r(h)i(y)thms)中每一个聚合的节点都指向微观与宏观现象的不同混响频率。

托马斯·萨拉切诺曾说:“《算法·韵律》非常视觉化,你可以‘play’(演奏)它,振动器在地下振动,这是一种无声的乐器,我们无法听到低于人类感知范围的声波,但蜘蛛能感知到更微弱的振动,因为它结合了联觉形式的感知过程。这件作品我们希望邀请观众尝试从视觉转换到听觉,从听觉到触觉,这是一段循序渐进的旅程。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这种发声之中,这是一种共生合鸣——大家一起演奏、相互共生、听见彼此,共创乐曲。”

正如龚琳娜与老锣带来的这次声音艺术实践《算法·韵律—回响》一样,表演者与观众都像蜘蛛一样穿梭于蜘蛛网,观看、触摸、聆听,在这个相互联系、近乎世界的网络中,感知存在的片刻。

“托马斯·萨拉切诺:共生”特别互映项目

算法·韵律—回响

编创:老锣

策划:龚琳娜

主办:红砖美术馆、龚琳娜音乐工作室支持:声灵唱团

©红砖美术馆龚琳娜音乐工作室

龚琳娜

不需要懂,只需心动

龚琳娜是一位歌者,更是中国新艺术音乐创始人。她研究中国戏曲不同流派、不同行当的唱腔,不断采风学习各地民歌,将中国传统声乐技巧融会贯通,形成别具一格的唱腔与多元的艺术风格。同时,她还发起“声音行动”,致力于中国声乐的传承与传播。而老锣作为中国新艺术音乐作曲家,将中西方文化融入到音乐创作中,成就了独树一帜的音乐风格。其中最知名的便是《忐忑》。这两位音乐人集结了一组声灵唱团在红砖美术馆进行的声音实验是全新的尝试,龚琳娜在采访中说道:“这次尝试对我来说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实践,有时候不需要观众的脑子去懂,但至少心要动。”

Q -北京青年周刊

A - 龚琳娜

Q本次表演者是如何参与进来的?

A这次参与的表演者都是邀请的北京市中小学校的音乐老师。我希望这次活动可以给他们的教学带去创造力。因为老师每天其实都有教学任务以及压力,所以,我想如果我们可以在这个美术馆,这个空间中,伴着耳边的音乐去单纯地寻找自己,会不会对他们有某种启发。他们可不可以带学生来做这个声音艺术实践?或许是另立一个主题,带着孩子们跟美术馆这个环境发生关联,而不仅仅是专注在课堂教学和考试的压力中。所以这次尝试对我来说也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实践。

Q从排练到最终呈现的整个过程当中,难点有哪些?

A我觉得最大的难点是整个空间的环境,混音很大,每个人都发声的话,做到混乱又有序的确不容易。这就需要我们安排好,在不同的点位,不同的时间进行发声。比如说,一开始我们醒来,拨一个弦的时候是惊醒,要跟这个装置发生关联,就像小孩子的第一声啼

哭,声音开启,慢慢生长,观察世界的时候就是跳音、断音,然后是连音、和声,大家开始跟这个世界产生关联。中间经历过各种的状态,最终重新开始寻找一个美好的旋律,然后大家找到共同的旋律进行律动。所以,最大的难度就是在这个环境里如何共“生”,哪怕是声音的“声”。

Q你会期待观众有怎样的感受?

A我们希望尽量让大家不要觉得这是一个表演,也不要耗费很长时间去让人思考,因为我觉得有时候不需要脑子去懂,但至少心要动。

Q这个想法跟艺术家托马斯·萨拉切诺的想法是一致的。

A我在这边住了一段时间,每天都在练歌,在看展览以及纪录片,我觉得艺术家的一句话挺触动我的,他说这件作品其实只完成了 60%,其余的 40%是留给声音的艺术家,或者是给现场的观众来完成。当你去拨弄弦的时候你就已经是其中一员了。

Q作品当中那首《忐忑》是一开始就确定了吗?还是试过其他的曲子?

A老锣是作曲家,负责编每一个环节互相的关联以及写新的旋律等。其实,一开始也没有确定就是《忐忑》这首曲子,但后来老锣设计进去后,我觉得特别合适。首先是这首曲子的节奏性很强,起初的点很像心跳,第二也是大家都很熟悉,而且忐忑也代表着一种网,就是那种内心的纠结。

Q以后还会考虑再做一些类似的这种声音实验吗?

A会。我觉得这种声音实践是不局限在某种空间中的,主要是要想清楚想要表达的内容以及观看者的感受。

王雅静

编辑韩哈哈

资料提供红砖美术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男子侵犯一女子,因其身上有异味... 今年1月,湖北黄梅县男子洪某某对一名女子进行身体侵犯时,因“无法忍受对方身上异味”而放弃。 9月16...
是谁?泰晤士:部分曼联球员因未... 直播吧09月16日讯 曼联在曼市德比中0-3不敌曼城,英媒《泰晤士报》撰文谈到了阿莫林如今在队内的处...
创业板指收涨0.68% 全市场... 数据来源:Choice金融终端 数据来源:Choice金融终端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截至9月1...
原创 美... 在国际军事舞台上,航空力量的竞争向来是各国展示实力的“试金石”。最近,中国空军的运-20运输机频频登...
离谱!广东一餐厅被曝收8个月婴... 近日,黄女士(化名)称自己在广东一家海鲜大排档遭遇“茶位费刺客”:8个月大婴儿被收茶位费。 黄女士表...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扎实组织“全... 9月16日,首个“全国科普月”宣传活动在我市新世纪广场举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人员携带多种宣传资...
债市公告精选 | 融创中国获批... 【融创中国:获香港法院批准举行重组计划表决会议】 融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近日获香港法院批准召开债权人会...
原创 中... 9月12日,英国宣布对中国三家企业实施制裁,这一决定迅速打破了中英两国刚刚达成的经贸合作氛围。不到2...
原创 会... 在这个充满竞争与挑战的时代,国际贸易关系如同一场复杂的棋局,随时都可能因一枚棋子的移动而发生质变。最...
收房次日单价骤降四五千!业主要... 连日来,西安市长安区翠景台三期的业主们还未来得及庆祝收房,就发现自己购入的房产已大幅缩水,单价从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