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成都随迁子女政策公布了,想要在成都上学但是没有区域内户籍的,满足条件,就可以通过申请随迁的方式上学,解决了外地来成都和本市跨区域居住、工作的家庭子女上学问题。
具体的办理方式可以去看看官方原文,这里把其中要注意的几个地方梳理一下,供参考。
1.办理随迁子女上学,是针对幼升小、小升初阶段,初升高是没有随迁子女这类考生身份的。但是,小升初阶段通过办理随迁在成都上了初中,毕业时就可以申请在成都参加中考,后文再详细解释。
2.这个政策适合两类家庭,一是从成都市以外的地方来成都居住和工作的,例如从达州、南充等地来的;二是有成都户籍,但跨区域居住和工作的,“5+2”作为一个区域,其他区(市)县各是一个区域,例如有温江户籍但在锦江区居住和工作,就可以申请随迁在锦江区上学。
3.通过“非积分申请”方式申请的,申请人至少要在申请区域居住和工作都满半年,要有该区域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或投资办理的市场主体营业执照,社保也要至少连续缴满半年,最后以居住地来统筹安排就读学校。
例如在锦江居住、武侯工作,就可以申请在锦江上学;在双流居住和工作,就可以申请在双流上学。如果在双流居住、在武侯工作,因为没有与双流区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或投资办理的市场主体营业执照,就无法申请双流区的随迁,又因为没有在武侯居住,而随迁是以居住地来安排学校的,也无法申请武侯区的随迁。
通过“居住证积分申请”方式申请的,稳定职业指标”缴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得分不低于5分,“居住引导指标”拥有本市合法稳定住所得分不低于5分,能够以居住地来统筹安排就读学校。
例如在双流居住、在武侯工作,虽然居住和工作地不一致,但是积分达到10分,就可以申请在双流区上学。
总结一下,“居住证积分申请”的工作、居住引导指标达到了,就能够以居住地来统筹入学;“非计分申请”,工作、居住地要在同一个区域内才能以居住地来统筹入学。
家长可以自己对照下是否符合,申请时间是2025年4月1日,计算居住、工作也是截止到这个时间,2024年10月之前还有准备的时间,想办法让自己的居住和工作都满足条件。
4.通过申请随迁的方式上学,统筹进的学校不一定就是居住地片区对应的小学或初中,要看空余学位情况,哪儿有空位就安排在那儿,有可能是其他片区的学校。唯一能自己选择学校的方式是报名大摇号初中或民办学校,与其他报名的学生一样须要摇号就一起摇。报名市直属初中(四七九),随迁子女要是已经在成都读小学的。
5.小学通过随迁入学的,小升初时居住地没有发生变化的,可以按照小学对应划片上初中,发生变化的还要重新申请,到时关注学校的政策宣讲,按照学校要求进行办理。
以上几点内容是要办理随迁的家长需要明白的,回到第一个关于随迁子女上高中的问题,现在来详细解释一下。
小升初通过随迁的方式在成都上初中的同学,有区域内的学籍但没有户籍。例如随迁到锦江区上初中,有锦江区的学籍但没有锦江区的户籍,中考报名时可以申请在成都参加中考,以调剂生的身份参与录取。
调剂生和统招生可以报考的高中是相同的,只是录取分数可能不同,有时同一所公办高中调剂生录取线会高于统招生录取线,当然也有低于或等于统招生录取线的情况,第二种情况在头部高中较为常见。填报民办高中是不分统招生、调剂生的。
这是通过中考途径初升高的情况,除此之外,有艺体特长的考生还可以通过艺体特长生途径考入高中,公办高中只有师大附中成龙分校(成都三中)的艺体专业招调剂生,民办高中锦江嘉祥体育专业也不限户籍。
通过随迁上初中的考生还可以通过项目班途径上高中,也是不限户籍的,文化类、艺体类招生计划都有,大家可以去查阅一下2024年项目班招生计划,了解一下不同高中的录取要求。
以上三种方式,基本上就是通过随迁在成都上初中的考生,在学籍所在考区报考高中的几种方式,当然也可以选择回到户籍地去参加中考、升学,按当地政策升学。
如果通过随迁的方式上初中的学生,在初中阶段把户籍迁入到学籍所在的考区,例如在锦江区上初中,把户籍迁入到锦江区或者“5+2”区域内的任一区域,不仅中考、艺体特长生能够以统招生身份报考,还可以申请指标到校名额,因为学籍、户籍、小升初按政策升学这几个申请指标的基本条件都满足,就又多了一条上高中的方式。
总之,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可以在成都上小学、初中,因为初中有成都学籍,也是可以在成都参加中考考高中的。小学、初中统筹安排,高中根据成绩进行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