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就业者不适合晚退休。灵活就业者不但不适合晚退休,反而应该提前享受退休待遇。
大多数人都希望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拥有稳定的收入,过上相对安稳的生活。即使有人事业心比较强,也都会在刚出社会时,先谋求一份稳定工作,让自己成长起来,同时积累了各种资源后,再去成立自己的公司,大展拳脚。有过职场经历的人都知道,一旦有了稳定工作,幸福感立马提升,可以说是一辈子无忧了,且工作又很轻松。
而灵活就业的人群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实际上就是失业者,没有稳定工作。为了活下去,这个群体可能会到不同的单位里去打工,做着最辛苦的工作,拿着与工作内容极不匹配的薪水,或者,他们会利用自己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一点小资金,做点小生意维持生计,又或者他们会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给社会上的特定人群或单位提供劳务,但收入也就只能勉强度日。同时,灵活就业人群不得不承受着来自各方的压力。
总之,这些灵活就业者们,基本是没有关系、没有背景的一群人,在被动选择下,只能靠自己,在社会上艰难求生。毕竟,人可以不结婚,但人不能不吃饭。而这几十年中,虽然经济高度发展,但是,很多社会问题也不断涌现。灵活就业说白了,就是失业的遮羞布。在当今社会大环境下,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比如,农民家庭出身的大学生们,失业不一定是能力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
当然,年轻人,尤其是年轻的大学生,即使没有稳定的工作单位,找事做养活自己是没问题的。年纪轻轻,削尖了脑袋往体制内挤的人,也未必真的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们对这个社会未必有益,反而可能成为社会的寄生虫。但在职场上,年龄歧视确实存在,如今的年轻人花几年时间去考公考编,不但容易获得别人的理解,反而,我还觉得他们比我们这一代大学生清醒多了。
当一大批灵活就业者,辛辛苦苦走过没有多少生活色彩的青春,开始步入中年,又将面临延迟退休,这无疑是很残酷的。好在,我们的新政策还是充满人性化的,设定了15的过渡期。但不管怎么说,即使没有延迟退休,步入中年的灵活就业人员,在社会财富的分配席上,他们也已经成为弱势群体,成为了隐身的买单者。可以说,他们的处境是艰难的,未来更没有很好的保障。但是,毕竟,这些灵活就业者们还处于中年,雄心尤在,由于多年的灵活就业的职业生涯,这个群体才是真正有了发挥自我价值的锻炼机会,养成了吃苦耐劳、不畏艰难的拼搏精神。这个群体,也是真正出创业人才的群体。
我认为,社会保障部门、社会人力资源部门的领导们,在工作上应该主动一些,多关心一下社会上的这个所谓的灵活就业群体。比如人社局,能够协调其它的有关部门,调动一些社会资源,给予这个群体一定的扶持,充分发挥这个群体的创业精神,那也是对社会人力资源的充分挖掘和利用。在现有的条件下,我认为凡是年龄超过40岁的灵活就业人员,应该提前享受退休待遇。让这个拥有丰富工作经验、社会经验的群体,先解决基本的生存、吃饭问题,能够有条件、有心力去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干和拼搏精神。另一方面,这个年龄的灵活就业人员,可能家中有后代需要培养。一个家庭,拥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哪怕这个稳定的收入不算多,但对于后代的培养来说,实在是太重要、太有利了。
比起各地所谓的引进高学历水硕、水博,动不动就补贴安家费50万80万,甚至上百万的,动不动年薪几十万、几百万的,还不如,把这几百万,以提前退休待遇的形式,发放给当地的上百位灵活就业人员。希望当地的一些领导能够做一些接地气的实事,把当地几代老百姓辛苦打拼积累下来的财富,分配给当地的灵活就业人员,而不是随意挥霍出去,引进一些没用的水硕、水博,甚至引进一些思想落后、好逸恶劳的所谓的外地高学历人才,让这样的所谓人才身居高位,看似高大上,实际上,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人文精神,都只会起到一个破坏作用。
我是真的建议,我们浙江的一些相关部门,尤其人社部门,先好好盘点一下浙江当地的现有人力资源,不要为了给房子去库存,盲目地给各种补贴,来引进所谓的高学历人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