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参考消息网报道,英国外交大臣戴维·拉米在下议院宣布,英国政府将暂停向以色列发放约350项武器出口许可证中的30项。报道称,战斗机、直升机和无人机的零部件受到影响,但在一项国际计划框架内制造的F-35战斗机零部件除外。拉米为这一决定辩护说,存在这些武器可能被用于“严重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的“明显风险”。暂停发放相关出口许可证的决定是拉米上任第一天发起的为期两个月调查的结果。
在英国宣布暂停向以色列出售部分武器后,不同于以色列的“跳脚”,美国在公开回应中保持克制、淡化分歧,但有美媒披露,拜登政府对英方决定感到“愤怒和担忧”,还抱怨英国人“出尔反尔”。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援引英国独立电视台(ITV)政治新闻编辑罗伯特·佩斯托(Robert Peston)发文称:华盛顿消息人士透露,白宫对英方做法“感到失望”,其中一位消息人士告诉他,“他们(英国)曾向我们保证不会这么做”。
半岛电视台援引卡塔尔大学海湾政治副教授卢西亚诺·扎卡拉的话称,英国部分武器出口许可禁令“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扎卡拉补充说,虽然英国的决定可以促使其他国家采取类似举措,但到目前为止,“来自欧洲或其他国家的国际压力还不足以改变加沙的局势”“内塔尼亚胡抵制来自加沙和人质问题上的新压力:‘没有人可以向我说教’。”美联社以此为题报道称,在因6名人质死于加沙而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后,内塔尼亚胡在公开讲话中继续坚持对“费城走廊”的控制。
一段时间以来,在向以色列销售武器一事上,英国政府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早在今年3月,就有130多名议员签署联名信向英国政府施压,要求政府停止向以色列提供武器。信中称,英国仍旧对以色列出口武器,这“完全不可接受”。今年4月,又有超过600名英国法律界人士,包括3位前最高法院法官,共同签署了一封长达17页的信件,致函时任英国首相苏纳克,呼吁英国政府停止向以色列出售武器。
英国政府的决定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对近年来国际社会呼声的回应。长期以来,不受监管的武器贸易如同脱缰野马,肆意践踏着人道主义的底线。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数据,2022年全球武器贸易额高达数千亿美元,其中相当一部分流向了冲突地区。这些冰冷的钢铁洪流,不仅加剧了当地的战火,更让无数平民沦为牺牲品,流离失所。叙利亚内战就是一个触目惊心的例子。 这场旷日持久的冲突,背后是大国博弈的阴影,更是军火商的饕餮盛宴。
英国此次暂停的武器出口许可证,主要涉及的是一些零部件和辅助性军事产品,而像F-35战斗机这样的“大杀器”,只要不直接运往以色列,就不在限制之列。如此“避重就轻”的操作,让人很难相信英国是真的想要对以色列施加压力。更耐人寻味的是,英国首相苏纳克在巴以冲突问题上一向坚定支持以色列,此次英国政府的“象征性制裁”,更像是迫于国内外压力做出的“姿态性”举动,其真实目的恐怕是为了安抚国内的批评声音,以及维护自身在国际社会上的形象。
在经过10天的“侵略行动”后,以色列军队已从巴勒斯坦约旦河西岸城市杰宁及其难民营撤离。以军8月开始在约旦河西岸北部地区展开军事行动,除杰宁外,遭以军袭击的还有图勒凯尔姆、图巴斯等地。据巴勒斯坦卫生部消息,整个约旦河西岸地区至少有39名巴勒斯坦人因以军本轮行动死亡,此外还有130多人受伤,死伤者中包括许多平民。本轮巴以冲突已致加沙地带40878人死亡。
当地媒体称,这是自2002年以来,以军在约旦河西岸发动的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之一。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此前指出,以军在当地采用了以致命为主的战争战术。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4日曾表示,由于约旦河西岸对以色列发动袭击的安全威胁不断升级,因此以军需要采用所谓“修草坪”的战术对当地实施打击,甚至在必要的时候“斩草除根”。
以色列长期侵占巴勒斯坦土地并建设、扩建犹太人定居点。以色列迄今在约旦河西岸建有超过100处定居点,犹太定居者超过50万人。其中一些定居点已经发展成完整的小城镇。本轮巴以冲突爆发前,约旦河西岸便已频发暴力冲突。内塔尼亚胡2022年12月再度出任总理后,以色列政府在巴以问题上更趋强硬,在约旦河西岸强化突袭搜捕甚至发起军事行动,造成多人死亡,地区紧张局势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