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黎平县紧扣建强基层基础“强双基”,在深入学习省委“1+7”系列文件基础上,以“1+4”为抓手进行有效探索,实现基层各项资源、机构、牌子、人马有机整合,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年轻干部在龙形街道兰溪谷西门冲帮助种植户采收羊肚菌
人社干部开展“直播带岗”,发布就业岗位信息
【黎平县双江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 田兰兰】:
“1+4”机制是大抓基层强堡垒提质效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双江镇坚持把统一思想作为落实“1+4”机制的关键,明确先统一班子、干部、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书思想,再结合各村发展实际和群众接受程度开展农村社会治理工作。目前,双江镇黄岗村以基层党建“1+4”为抓手,巩固拓展“党支部+合作社+民宿”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实现2023年村级集体经济突破100万元;针对行政村之间民族多元、相距较远、办事不方便等问题,推行“跨村合约”,有效破除少数民族群众陈规陋习、遏制铺张浪费和相互攀比之风,树立文明乡风。
【黎平县尚重镇宰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杨再君】:
自农村基层党建“1+4”工作开展以来,我们村积极响应,建立“村综治中心+网格员+联户长”的基层治理机制,配备网格员7名、联户长25名,发挥网格员、联户长“人熟地熟”的优势,开展社会综合治理和服务群众工作,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结合本村资源禀赋,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猕猴桃产业160余亩,带动全村人均年增收2000余元。通过挖掘整理红色故事,争取项目资金,打造“马踢井”长征文化公园,因利势导发展起民宿、研学、农家乐等产业,2024年上半年,接待游客32000余人次,带动村集体经济增长70000余元。
【黎平县雷洞乡牙双村村民 石庆海】:
以前,村里种植茶叶品种七零八散,没种植技术,没成规模,也没有收益,只能外出打工为生。现在县乡两级有“党建引领、能人带动、抱团发展”,还建设了茶叶加工厂,茶叶可以直接卖给村里,解决了我们不会种、不好卖的问题。平时茶叶采摘完后,还可以到加工厂务工,一个月也有4000元左右的工资,让我们在家门口就业,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目前,我们村已有1300多亩茶园,300多户几乎家家种茶,去年全村茶叶产业年总产值达780万元,茶叶已然成为我们村最靓丽的“产业名片”,让我们荷包鼓起来了,村集体经济增加了,生活越来越富足了。
【黎平县德顺乡地青村致富带头人 吴海利】:
我们把产业振兴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招”,紧紧围绕全县“两茶两药一畜一林”主导产业发展布局,按照“乡合作联社+村集体合作社+产业大户”的抱团模式,不断发展壮大黄蜀葵、天麻产业,持续带动群众就业增收。目前,共种植天麻两万桶、黄蜀葵70亩,带动70余户群众,户均年增收3000余元。同时,积极争取项目扶持资金32.4万元,从89户脱贫户手中流转450亩土地建设茶叶基地,基地建成后再返租给群众进行生产经营,有效提升农户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克服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
策划/吴文仙
通讯员/江昌万 姜永锐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向颖羿
二审/刘跃
三审/吴文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