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了,又有一批小朋友进入幼儿园,开始了他们的全新生活。最近几天,短视频平台充斥着幼儿入园的视频,一副“大闹天宫”的样子,面对孩子哭闹,是应该正式地说“再见”还是悄悄地走开?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治疗师宋丽说,千万别把孩子的行为当成笑料,孩子告别父母与依赖,走向独立和成长是个必然过程,如何学会分离是他们人生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她说,面对孩子的分离焦虑,家长要做到“四要”“四不要”。
不要长时间告别和不断返回查看
宋丽说,很多家长在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总是因为不放心而长时间待在门口守着,“长时间的告别反而会延长孩子哭闹的时间,增加他们分离的痛苦,加剧内心不安的情绪。”
宋丽说,家长在简短温柔地和孩子告别后,应迅速离开,减少孩子的不安。同时,如果父母频频返回查看,会让孩子反复体验离别的痛苦。其实,通常父母离开后,孩子哭一会儿就平静下来了。
不要偷偷离开
一些父母为了避免孩子哭闹,选择在孩子不注意时偷偷离开。宋丽表示,这种行为会消耗孩子对父母的信任,让孩子感觉到被抛弃,增加他们对分离的恐惧。
不要表现出过多的焦虑
孩子很容易感受到父母的情绪,如果父母表现出过于焦虑或不安,孩子可能会认为幼儿园很恐怖,确实值得担忧,从而增加不安与恐惧的情绪。
不要给予虚假承诺
有些家长担心孩子不能接受长时间分离,而模糊具体接回时间,故意说:“爸爸妈妈马上就会来接你。”然而,孩子一旦发现父母没有很快来接自己,就会失去对父母的信任,认为父母是不守信、不可靠的。
在做到“四不要”的同时,家长应该如何做才能让孩子更好地融入幼儿园生活呢?
宋丽说,首先,要带孩子提前熟悉环境,在正式上幼儿园前,可以带孩子到幼儿园逛一逛,让他们看看教室里的小桌子、小椅子,玩一玩滑梯和玩具,让他们对新环境产生好奇与憧憬,减少对幼儿园的陌生感。
其次,要有简单的告别仪式。提前和孩子约定一个轻松愉快的分别仪式,比如一个拥抱、一声再见或一个特别的手势,这可以让孩子感到安心,知道每天父母都会以同样的方式告别。
再次,要多和孩子聊天。孩子放学后,多和孩子聊聊天,谈谈他们在幼儿园发生的事,比如有什么开心的事发生、认识了几个新朋友、做了哪些有趣的游戏等。家长要肯定鼓励他们积极的行为,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让他们对幼儿园生活更有兴趣。如果孩子表达了负面情绪,家长要及时安抚他们不安的情绪,帮助他们处理问题,减少对幼儿园的恐惧和抵触。
此外,要准时接孩子放学。分别前,父母可以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只是暂时离开,放学时一定会在幼儿园门口,准时接你回家。”同时,父母要在固定的时间接孩子放学,让孩子确定父母不会将自己抛弃在幼儿园,从而增加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