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创作激励计划#很多人都特别厌恶筛选,我想问你:
你希望什么样的医生给你做手术?
你希望你孩子的老师是什么样的人?
你希望你的合作伙伴是什么样的学习能力?……
筛选,不管在什么年代它总要存在且必须存在。“一将无能,累死千军”的古语早就阐明了筛选的重要性。
学校教育有两大功能:
一、筛选,考试是筛选的重要手段。
二、培养人才,有创新能力肯定是人才的特征之一。
学校的两大功能说明,考试和帮助学生有创新能力不是对立的,只是在社会大环境的裹挟下,家长更愿意用考试结果来评价学校。
很多人抨击应试教育。
那你来出个主意,还有什么样的筛选更公平?只要是筛选,就有标准,不管是音乐还是绘画,是体育还是天文地理,只要你定下一个,它最终还是会演化成应试教育。
所以,学校教学生应对考试的能力,无可厚非啊。
那创新能力的培养呢?
其实,创新能力无法批量培养。创新也无法被计划。
就像引领中国通信的大咖任正非,他是退伍军人;首先把移动支付铺满全中国的马云是一名教师。
创新,从来都是出人意料。
那创新能力到底是什么?再说说ChatGPT:
它不是在美国政府的领导下做出来的。也不是学校的“创新培养”培养出来的。
OpenAI的四位领导人都是三四十岁的年纪:
山姆·奥特曼 在斯坦福大学学过计算机,中途退学;
米拉·穆拉蒂 是个年轻女性,父母是阿尔巴尼亚移民;
总裁格雷格·布罗克曼 上过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但都退学了;
首席科学家伊利亚·苏茨科弗 原本是俄罗斯人,小时候跟父母先移民到以色列,又移民到加拿大,再去的美国。
两个没有学位的美国人和两个外国移民,领着几十个研发人员组成了一家小公司,采用了一个当初包括谷歌在内的大牛公司都不看好的技术路线,搞出了最强的科技。
说一句题外话,千万不要只关注到他们退学,把他们当成励志人物。
首先,他们是考上了名校,能力摆在那里。
其次,创业是为了奔赴他们心中的梦想,而不是逃避某个东西,这两者的学习、毅力、拼搏度的差异,天地悬殊。
万维钢曾经说过:
“你考察科技史,伟大的创新几乎都是由一些谁也想不到的人、在谁也没计划的领域中做出来的。
.
比尔·盖茨迎合极客打游戏的需求普及了个人电脑;硅谷的一个车库里出现了谷歌;伊隆·马斯克这么一个以前做网上支付的人,居然搞出了SpaceX和特斯拉。
.
对比之下,凡是政府从上而下主持的大科研项目,从来没有做出过伟大创新。”
很多所谓的无用之学,没有效益的坚持,其实是创新能力的根源啊。
还有一点请家长们注意,创新建立在广博的见识、扎实的知识基础之上。创新的实现更需要强大的学习力、坚定的热爱。它不是你上了几节创新课就能做到的,那些所谓的培养创新能力的课程叫商业。
那学校做什么,能最大限度地不局限孩子的思维模式?激发孩子的创新能力?感兴趣的知友可以看看北京四中的教学模式。
推荐《学校如何运转》,教育大咖李希贵校长写的,是一本学校管理书籍,有些枯燥,但,是超级好的一本书。豆瓣评分8.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