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创作激励计划#
背诵效率低下,可能原因大约有两点:
一是在不理解的情况下死记硬背;二是记忆时缺乏方法。
尽量选择先理解再记忆,记住的叫信息,理解的才叫知识。
⭕️一、帮助孩子理解。
我女儿开学初二。
她和小伙伴玩的时候,我听到她们的对话。
小伙伴抱怨说:“辅导老师已经讲完函数了,可我还是不懂,开学怎么办?”
女儿说:“我就看了一点一元二次方程,还没看过函数,函数很难吗?”
小伙伴:“对,非常非常难。”
……
我翻看八年级的数学课本:
函数的概念涉及了常量、变量、自变量、函数、函数解析式……
密集的新概念足以砸晕一个十来岁的小少年。
老师反复地讲,能让孩子理解这些概念吗?
我看难。
学习需要互动、反馈;也需要出错、纠错。只是被动听讲,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我和女儿说,如果我们计划明天去迪士尼玩,那么,如果计划有变,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呢?
她答,下暴雨、突然有紧急的事情、迪士尼出状况啦,哈哈哈……
我说,这些原因,也可以说成“变量”,也就是说,计划能不能执行,还有一些变量需要考虑。
但是,迪士尼的地址、明天一定会到来,这些就是常量,常量就是不变的量。
我们又一起举了一些变量和常量的例子。
这样的互动和反馈,她就能很轻松理解变量、常量的概念。
我又问她,你认真学习和不认真学习,对应的考试分数大约是什么样的呢?
她觉得我的问题很白痴,翻了我一眼,答,认真学习分数就高,不认真学习分数就低呗。
我和她说,你的分数和你的努力,就是函数关系。
她立马回复,我懂了,你的工资和你的努力,也是函数关系。
哈哈哈,没错。
我又请她用数学上的知识来举个函数关系的例子。
她说,正方形的边长和周长是函数关系,圆的周长和半径是函数关系。
当她对新概念有初步的了解后,再去翻看函数章节,就可以轻松理解课本上函数的定义了,也很快就能复述:
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设为x和y,如果在变量x的允许取值范围内,变量y随着x的变化而变化,它们之间存在确定的依赖关系,那么变量y叫做变量x的函数,x叫做自变量。
数学上的知识点或公式,一定要先理解再记忆。
⭕️二、提高孩子记忆效率。
举个例子,你的同学和你聊起大学时的某件事情,你可能会很茫然:“我一点都不记得了呢。”
你的同学继续说:“那天你拿了奖学金,请大家吃饭的,你当时还砸了一个杯子……”
经过提示,你一下子就想起来了:“对对对,我想起来了,那天……”
也就是说,你大脑里本来就是存储了这个事情的,但是,你自己提取不出来了,也就是“忘记了”,经过同学的提示,你提取出了这段记忆。
其实,所谓记忆力好的人,不是存储能力强,而是建立了非常好的调取记忆的路径。
从认知科学和心理学上来说,记忆包含编码、存储和提取。
☘️1、编码和存储。
我们在接触一个信息之后,大脑会先把它做编码处理一下,然后再去存储(编码的方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教育、信仰、偏见等等)。
怎么存储呢?
信息不是存在一个一个独立的小格子里的,记忆是一个网络形态。
大脑会将这些信息分类组织,并跟其他类似的数据合并连接,所以我们掌握的相关信息越多,连接也就越多,提取的时候就会相对容易,理解力也会变强。
这也就是大脑越用越灵的底层逻辑。
要知道,只要是我们关注过的信息,大脑都会把它存储起来,大脑的存储空间很大。
☘️2、提取。
与储存能力比起来,我们能提取的记忆容量很小。
我们记住的东西,其实就是能提取出来的东西。
若用得多,这些提取路径就会被强化,也就是说,越用记得越牢,越重复记得越牢。
那些总是用不到的,就得不到强化,慢慢地,也就越难提取出来啦,也就是我们说的“忘了”。
那么,知道记忆的本质后,我们需要做什么才能提高孩子的记忆效果呢?提三个建议。
☘️☘️☘️1、多重复。
像乘法口诀之类,记忆的方法就是比较野蛮粗暴——多背诵。
这里需要的技巧是,在较长的时间区间内,间隔性地重复背诵练习。
如果是不常用的基础概念或公式,就算孩子已经完全理解,也需要间隔性地复习一下,基础概念的熟练度非常重要。
一个日本妈妈,她的三个孩子全考上了东京大学,她在《最好的学区房是你家的书房》中,多次提到相似的“雷人”话:
乘法口诀只要反复练习就能熟练掌握。
.
如果别的孩子很快就背会了,而自己的孩子读了10遍还没有背下来,那就让他读20遍就是了。举个极端的例子,如果孩子需要读1000遍才能背会,那家长就陪他读1000遍就行了。
.
坚持陪着孩子读1000遍乘法口诀,只有妈妈才能做到。
当初,看到这些话时,也差点被雷晕。但她的话很有道理,10遍记不住,那就100遍,100遍记不住,那就200遍呗。
不急不躁的心态,多好。
☘️☘️☘️2、建立更多的联结。
比如女儿记“初唐四杰”的名字: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时,我给她讲了杨炯的那句:“愧在卢前,耻居王后”。
王勃才华横溢,排第一是理所当然的,只是杨炯特不服气而已,实际上,这四个人中,才华最不出众的就是杨炯。
杜甫对初唐四杰评价很高,写过两首诗: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长江万古流。
.
举天悲富骆,近代惜卢王。
似尔官乃贵,前贤命可伤。
.
多提供一点相关的信息,这四个人的名字,记的就比较牢了,相关信息也会被顺带记住。
☘️☘️☘️3、分组记忆
就像我们记手机号码,大都是3+4+4的分组记忆。
比如:12134679801,分成121+3467+9801,就比较容易记忆。
还比如我们记化学元素表、记身份证号码、记地址,也大都是分组记忆。
孩子背长一点的古诗或古文,同样也可以使用分段分组的方式去记忆,就会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