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下午,“中国女性文学年选”系列分享活动在杭州举办。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年选主编张莉与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评论家翟业军,《文艺报》副总编辑、评论家岳雯,作家桑格格,作家、资深媒体人萧耳一同探讨了“我们时代的女性生活”。
活动现场
张莉:我所做的工作就是探讨一个女性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自我
张莉谈及发起“中国女性文学年选”的宗旨是想整体呈现中国女作家的文学创作的轨迹。“也许一年两年看不出起色,到了第五年、第十年再往下走的时候,会发现一个巨大变化正在来临。在20年前,我想知道的一个问题就是我是如何成为我的。为什么文学史上有些女作家写出来了,为什么有些女作家写着写着就没了?所以从20年前开始,我所做的工作就是探讨一个女性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自我。”
张莉
谈到“女性视角”,张莉表示,女性写作不是要用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去看问题。女性视角会提供一个更辽阔的视野,让我们重新看待这个世界,重新发现这个世界,重新爱上这个世界的复杂性。“女性视角所面对的应该是整个大自然、整个社会、整个宇宙”。
翟业军:女性写作让我们看到另一个世界
翟业军强调了女性文学在表现细腻情感方面的独特性。他说:“女性作家可以把一些充塞着我们的身体、记忆的隐秘情感书写出来。当拥有女性意识的女性作家在写作的时候,会让我们看到完全不同的另外一个世界,她们真的在关注着那些最切身的东西,她们会擦干那些被淹没的事物,擦掉灰尘,然后亮出它们的光。”
翟业军
翟业军进一步讨论了女性写作的特点,指出当下的女性写作与20世纪50年代女性作家的作品相比,曾被集中表现的苦难主题已经不再占主导地位,当下的女性文学展现出了更多的自由和潇洒。
岳雯:女性写作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自己
岳雯在讨论中分享了对选入女性年选作品文学价值的看法。她指出:“年选的三个关键词是‘爱’‘秘密’‘远方’,是非常有普遍性的三个词,它们构成了一个表述我们时代女性生活的框架,可以把女性写作的很多特质都发掘出来,它们在引导我们发现生活、呈现生活,给予我们看待生活的不同眼光。”
岳雯
岳雯深入表达了对女性写作特点的认识,她认为女性作家能够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出内心的真实感受。她提出,尽管现代社会为女性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和空间,但女性内心的痛苦和挑战并未消失,写作成了表达和疗愈这些痛苦的一种方式。
桑格格:正视两性视角的“不同”,共同直面地走向它
桑格格
在作家桑格格看来,不是因为是女性就天然会有明确清晰的女性意识。从一个女性的视角去清晰地看这个世界,其实是需要学习的。她直言:“在女性年选中,你会发现一代一代女作家的写作思潮和生活的变化。这些是争取来的,是那些时代里愿意发声的女性共同建构的一个世界。我们要正视两性视角的‘不同’,然后共同直面地走向它。作为写作者,我觉得就是要认真的去生活,把我们所拥有的这样一种特点,对真、对善、对美的这种感知认认真真写下来。希望这套丛书和张莉的研究能够一直持续着,能看到听到更多好的文字和声音,越来越多伟大的作品会从女性笔下诞生出来。”
萧耳:在女性年选中看到女性力量的生长
萧耳
本次活动的嘉宾主持萧耳坦言:“女性年选从一开始声响较小,到现在被爆炸性地关注,我们也看到了其中顺应时代潮流的一种女性力量的生长。”她认为张莉主编的“中国女性文学年选”是对当下中国女性文学的深度挖掘和展示,对于展现当代女性的生活和文学创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现场合影
编辑 |云琪
排版 | 卞雯
图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