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奔跑 来源:奔跑如风沐光而行
王荣生教授主编的《散文教学教什么》课例研究工作坊以黄厚江老师执教的《葡葡月令》为例探讨“散文教学如何品味语言”
一、黄厚江老师执教要点
(一)感受“淡而有味”的语言特点
1. 《葡萄月令》作为汪曾祺的代表作,代表的是“汪氏语体”。语言特点是“淡而有味”。
2. 有人说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就体现在好几个“多”上。学生发现“多”——时间词多、色彩词多、短句多、拟人比喻多、口语多。
3.教师引导:口语多,体现语言的“淡”;口语与文学语言融合得天衣无缝;短句与长句结合得好:“淡而有味“。
4. 文章语言平淡、质朴,读这类文章的最高技巧就是不用技巧。
(二)体认写法上“简单却富有匠心”的特点
1. 无招胜有招。写法比较简单,简单却能体现艺术的匠心。
2. 探寻简单中的匠心:以时间为序写葡萄,又还写到了桃花、梨花,简单有序中有变化;引用了《图经》——散文中引用文献是很难的,文章把口语与文学语言融合在一起,又把学术文献的语言融合在一起;段落有长有短,五月八月最富有生机活力写得长。
(三)读出作者的性情
1. 把汪曾祺的文章缩写成短文。示例:葡萄一月在窖,二月出窖。三月上架,四月五月六月浇水喷药打梢掐须,五月中下旬开花,七月膨大,八月着色,九月十月自然生长,十一月下架,十一月十二月入窖。
2. 缩写后能不能叫“月令”?
“月令”在文中主要是指物候,物候就是植物生长的周期特点以及与气候的关系。
“月令“有一种语言美感。
缩写后的文章是说明文,可以叫“葡萄的生长周期”。
3. 汪氏散文是说明文的内容,散文的意境,诗的语言,是 “散文中的散文,散文中的极品“。
如何地写出这样的散文?
用一个词形容汪曾祺的人生境界: 恬淡。
补充:汪曾祺女儿汪明谈《葡萄月令》
不管别人怎么评价,我们知道,父亲自己对于《葡萄月令》的偏爱是不言而喻的。当年因为当了“右派”,他被下放到张家口地区的那个农科所劳动改造。在别人看来繁重单调的活计竟被他干得有滋有味、有形有款。一切草木在他眼里都充满了生命的颜色,让他在浪漫的感受中独享精神的满足。以至于在后来的文章中,他常常会用诗样的语句和画样的笔触来描绘这段平实、朴素、洁净的人生景色。果园是父亲干农活时最喜爱的地方,葡萄是长在他心里最柔软处的果子,甚至那件为葡萄喷“波尔多液”而染成了淡蓝色的衬衫在文章中都有了艺术意味,而父亲的纯真温情和对生命的感动也像“波尔多液”一样盈盈地附着在《葡萄》上。
4.用一个比喻形容汪曾祺与葡萄的关系,从文中寻找依据。
不大一会儿,它就从根吸到梢,简直是小孩嘬奶似的拼命入上嘬。
九月的果园像一个生过孩子的少妇,幸福、平静而慵懒。
老鼠爱往里面钻。它倒是暖和了,咱们的葡萄可受冷了。
汪曾祺是一果葡萄树,是葡萄的爸爸,葡萄是孩子。
5. 小结:读散文,要读出人物的性情。怎样读出人物的性情?从语言入手,走进作者的心。
二、品味语言的角度
1.品味语言的特色:语调、标点、句式(短句的妙处,长短句结合)、用词(方言的巧妙运用、文言与白话的巧妙融合、俗语与口语恰到好处的点缀)
2. 从语言角度解读文章写法
3. 通过语言品味读出作者的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