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纠正一点,施彭内克将军的死刑并非希特勒所判处,反而是希特勒赦免了他的死罪。另外他的死刑是否合理,这个要见仁见智了。
施彭内克将军是被军事法庭审判判处死刑的,而罪名则是违抗命令擅自带着部队撤退,应该说在战时这个罪名是很大的,被判处死刑可以说一点不为过,然而施彭内克将军的情况比较特殊。
当时施彭内克将军是第42军的军长,正在曼施坦因的指挥下参加克里木战役。德军虽然占据了优势,但是塞瓦斯托波尔和克里木半岛一直是沙俄和苏联的军事要地,因此防御工事比较完备,而曼施坦因又只有第11集团军,此外还有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配合作战,兵力不足,因此进展缓慢。
塞瓦斯托波尔的苏军炮台
而更糟糕的是,就在德军即将对塞瓦斯托波尔发起总攻之时,在12月26日,两万苏军在刻赤海峡一线登陆,向德军发起进攻。这个时候曼施坦因的大部分部队已经投入了对塞瓦斯托波尔的攻击中,只有一个师的预备队。在苏军面前,只有施彭内克将军的第46师和少量的辅助部队。
为了敲开苏军的炮台,德国动用了卡尔重型迫击炮
施彭内克将军认为46师兵力不足,难以阻挡苏军,因此建议立即撤退。而曼施坦因担心第46师一旦撤退,那么德军将遭到苏军的两面夹击,因此下令派了1个团的援军去配合第46师发起反击,同时,抽调了两个罗马尼亚旅加强第46师的后路。
甚至还动用了古斯塔夫巨炮
第46师得到援军以后,激战两天,将苏军击退。不过施彭内克中将认为事情还没结束,苏军肯定还会继续进攻,因此他再次提出将第46师撤退下来,但是又遭到了曼施坦因的拒绝。
12月29日,正如施彭内克中将担心的那样,苏军在第46师的后方费奥多西亚登陆,那里德军的守军很少,很快被击败,而两个罗马尼亚旅更没发挥什么作用。施彭内克中将认为此时第46师继续死守刻赤半岛,会被苏军围歼,第11集团军的后方将失去防卫力量。所以他断然下令第46师撤到费奥多西亚西面重组防线,在撤退前,他把这一决定上报了曼施坦因,然后关闭了电台,防止曼施坦因阻止部队后撤。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费奥多西亚在刻赤半岛的后方,如果失守,刻赤的守军处境确实尴尬
曼施坦因知道这一情况以后自然是暴跳如雷,而第46师撤退也一度造成了德军的混乱,不过施彭内克运气不错,苏军此时没有及时发起进攻。第46师得以重组部队,建立了防线,苏军的进攻被阻止了。
施彭内克的决定应该说没错,根据当时前线的情况,如果第46师当时不撤退,那么等苏军在费奥多西亚一线站稳脚跟,很可能被苏军歼灭,而且第11集团军的后方防线将洞开,对德军来说,这个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然而不管怎么说,施彭内克违背命令私自撤退,这个在战时是非常严重的罪行,因此最终还是被军事法庭判处了死刑,只不过希特勒最后觉得他这么做情有可原,因此决定赦免施彭内克的死罪,改为七年监禁,所以说死刑是否合理,要看从哪个角度考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