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17日,我国针对越南的挑衅行为,为捍卫国土安全,迅速且果断地发动了自卫反击战。短短28天内,我军就以压倒性优势让越军溃不成军,实现了打疼越军,彰显了我军强大实力后,3月15日开始主动撤军,16号完成撤军。
然而,这场战争并未就此画上句号。随后的两山轮战,竟持续了整整10年,这究竟是何原因呢?
老山和者阴山,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成为了双方争夺的焦点,这种地理环境使得战斗变得异常艰难,每一次攻防都需要精心策划和巨大的牺牲。但地理环境只是这场战争复杂性的冰山一角。其实背后还有更深的战略考量。
自卫反击战的本意,只是打退越军,保卫边境国土安全,教训一下越军。因此,实现战略任务后,我军选择了全线撤退。然而,越军虽败犹荣,心有不甘,在我军撤出越南境内后,他们再度骚扰我国边境,并侵占老山、者阴山,并在上面驻军,显然,是要跟我们硬刚到底。
面对越军的挑衅,我军岂能坐视不理?于是,我军再次出兵夺回老山、者阴山的战略要地。双方在这两座山间展开了长达10年的拉锯战。期间,双方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据统计,我军伤亡4603人,而越军伤亡更是高达30695人,可见当时的战况之惨烈。有人问了,为何我们不派遣大军过去,速战速决呢?
原因有二:一是两山地形复杂,很难一下子夺回。二是当时全球正处于经济发展大潮中。我国敏锐地抓住了这一发展机遇,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国家经济建设上。
因此,在边境线上,中国军队采取了轮番上阵、实战练兵的策略。这既是对越南持续挑衅的有力回应,也是在不干扰国内经济建设大局的前提下,保持边境稳定的高明之举。
这十年间,越南几乎倾尽全力与我军对抗,却错失了国家发展的黄金时期。原本在亚洲颇具优越地理条件的越南,因这场战争措施发展,经济萎靡不前。而且打到后期,越南经济甚至发生了崩溃,通货膨胀。可见,此战依然拖垮越南,毕竟10年战争,越南可是举国之力在打仗,不跨才怪。
此外,此战也影响到了苏联,甚至可以说苏联轰然倒塌,此战也起到了一定的加速作用。10年两山轮战中,苏联为越南提供了大量资金、武器装备和情报支持,试图在东亚取代中国的战略地位。
然而,苏联自身也面临着阿富汗战争和冷战的压力,本身在美北约制裁下,加上发展单一,苏联经济就已经面临危机,而持续对越南的军事援助,无疑又背上更重的负担。最终,苏联在1991年解体,这场战争无疑加速了其崩溃的进程。
回顾这场长达十年的战争,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战略考量与经济博弈。中国通过巧妙的战略布局和灵活的战术运用,“熬干”了苏联、“拖垮”了越南,为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而越南则因执迷不悟、困于战争而错失了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切都提醒我们:战争永远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选择,和平与发展才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