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节气于每年公历8月22日至24日交节。处暑,即为“出暑”。处暑的到来,标志着炎热天气到了尾声,但处暑过后仍有持续高温,真正凉爽一般要到白露之后,人们常说的“秋老虎”一般就发生在处暑前后。那么老话“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什么意思?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老话“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什么意思
“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是一句中国传统的农谚,意思是处暑时节天气还很热,每天需要用一盆水洗澡降温,但到了白露节气,就不能赤膊露体了,以免着凉。
这句谚语反映了中国古人对天气变化和日常生活的观察与总结。具体来说:
处暑十八盆: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这句谚语中的“十八盆”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十八盆水,而是形容处暑时节天气依然炎热,人们需要频繁洗澡以降温。这个说法也反映了古代生活条件有限,洗澡多用盆装水进行。
白露勿露身:白露是另一个二十四节气,意味着天气开始转凉,昼夜温差大。这时,人们应该避免赤膊露体,以免因温差大而着凉。这句谚语提醒人们在季节变换时注意保暖,适应气温的变化。
这句谚语不仅是对天气变化的描述,也蕴含了古人对健康生活的智慧。在处暑之后,虽然天气逐渐转凉,但白露之前的一段时间内,中午时分仍然较热,因此需要继续注意防暑降温。而到了白露之后,随着昼夜温差增大,人们需要逐渐增加衣物,特别是早晚和夜间,以避免因温差大而引起的感冒或其他健康问题。此外,白露时节也是“秋燥”较为明显的时候,人们应注意补充水分和适当食用滋阴润燥的食物或药物,如人参、沙参等,以缓解秋燥带来的不适。
处暑后还要热多长时间
处暑后还会热大约十到十四天。
处暑节气标志着夏季的结束,但并不意味着立即进入凉爽的秋季。根据气象资料,处暑之后,天气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的炎热,这种炎热通常被称为“秋老虎”。具体来说,处暑后的炎热期大约会持续十天左右,一般在白露时节,也就是处暑后的一个节气,才会正式进入秋季,天气逐渐转凉。
在北方地区,处暑后会有明显的降温,但由于中纬度大陆地区热量收支的变化,处暑当天及之后的1、2周内,北方地区也可能出现短暂的回温,甚至温度可能超过35度。而在南方地区,由于西北季风的影响较小,处暑过后还会有差不多十天的炎热时期,这段时间被称为“秋老虎”。
总的来说,虽然处暑标志着季节的转换,但天气真正凉爽下来还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内,人们需要注意防暑降温,避免高温带来的不适。
下一篇:原创 极氪为啥“一年磨三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