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教育孩子,每个父母都有不同的方法,但是有的方法管用,有的方法完全没用,甚至能激化和孩子之间的矛盾。尤其是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那更是一点就着,头疼,大概是这个阶段每个父母发自内心的感悟了。
但是笔者建议千万不要搞什么负罪式教育,负罪式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比如,当奶奶做了一顿丰盛的饭菜,却舍不得开空调,热得满头大汗时,她可能会问孙子:“你知道我为什么这么辛苦,热死了都不开空调吗?”然而,00后的孙子的回应,简单、直接、尖锐:“因为你脑子有泡,热死都不开,你只能感动自个,感动不了我任何一点。”这样的对话,无疑让许多习惯于负罪式教育的父母和长辈感到震惊和无奈。
在评论区,许多人纷纷表示,这样的孩子简直就是他们的“嘴替”。他们自己也曾经历过这种没苦硬吃的“吃苦教育”,但现在看来,这种教育方式似乎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相反,它可能让孩子们感到厌烦和反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一个“母女吃鱼”的类似视频也同样引起了网友的共鸣。在这个视频中,女儿给妈妈炖了一锅鱼,然后就开始不断地PUA妈妈:“这鱼可贵了,要不是为了你,我才舍不得。”这样的反讽,无疑是对父母喜欢自我感动、以吃苦为荣的名场面的有力回击。
许多中国孩子看到这个视频后,会心一笑,纷纷转发到家庭群聊中。他们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负罪式教育的不满和拒绝。他们希望父母能够明白,现在的生活条件已经和以前大不相同了,没有必要再刻意制造苦难来教育子女。
其实笔者倒是能体谅那些习惯负罪式教育的父母。昨天跟妻子去海边遛弯的时候,见到一对跟我们岁数差不多的夫妻,晚上8点半从超市买了一堆东西,因为超市9点闭店,可见买的基本都是折扣品。东西不少,但是却不舍得买一个塑料袋,丈夫抱着的东西好像叠罗汉一样在胸前堆着。
妻子说:现在真的明白老人为啥不舍得花钱了。
其实很简单,就是怕孩子用钱的时候自己没钱给。我记得一个短视频中写道,不是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总充满焦虑,而是我们没有给孩子托底的能力才焦虑。
面对00后一代的崛起和负罪式教育的失效,我们应该如何调整教育理念呢?我们要明白,真实的爱意比任何刻意制造的苦难都更能激发孩子们的成长动力。我们应该在真实的爱意里与孩子们互动,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或许让孩子知道家庭的真实经济现状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