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说,现代社会里长得好看的人总会被优待。还记得节前,通过《1818黄金眼》维权的小张意外走红的事情吗?那可是让人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颜值即正义”:
如今的年轻人毫不讳言自己的“颜值崇拜”,社交媒体上,各路迷妹也毫不掩饰自己的“双标”。事实上,不止当代人,古人的“花痴”本色也不会示弱,没有暴露可能只是信息网络不发达。
最能感受到古代人也“看脸”的时代是魏晋南北朝,这是一个唯美又混乱的时代。魏晋时人追求个性,崇尚真实与美,“魏晋风度”“竹林七贤”,文字中的慷慨洒脱不知道引多少人向往。而说起颜值,自然不能忽略“掷果盈车”的潘安。
人们夸赞男子美貌时常会用“貌若潘安”来形容,潘安似乎成了美男的“代言人”。可想而知他必然是“双标”中被优待的那个,来看一个双标现场:潘安,本名潘岳,字安仁,有人说潘安之名可能是因为古人在骈文诗歌创作中,押韵省字而成;也有人说是因为他曾谄事贾谧,构陷愍怀太子,当不起“安仁”之“仁”,后人便略去此字。关于他的容貌,《晋书·潘岳传》有记载:潘安这个人颜好气质佳,仪态端庄,文章词藻艳丽。有颜值有才华的他年少时常常带着弹弓来往于洛阳道,街上的女子遇到他,都手拉着手簇拥环绕着载他出行的车,还将手头的果子投给他。走过一趟洛阳道,潘安的车就装满了各种果子,次次满载而归。同样的场景在《世说新语·容止》中也曾有,不过这里潘安只是被“迷妹”们围观没有被投果。
游戏《江南百景图》中的潘安
可以想像,潘安出行仿佛大型迷妹追星现场,这引起了同时期人物左思的注意,左思就是作《三都赋》而造成“洛阳纸贵”的文学家,曾被钟嵘誉为“左思风力”。他相貌极丑,但可能是文采给了他自信,他跑去效仿潘安出游,结果受到了非常大的打击——“群妪齐共乱唾之”,老妇们一齐朝他乱吐唾沫,最后他只能颓丧地疲惫而归。(《世说新语·容止》)这不禁让人想到了东施效颦,不同长相的人,待遇差别着实很大。
左思造像作者:施大畏
和潘安待遇截然相反的还有张载,他也是和潘安同时期的文学家,性格闲雅博学多闻,但是因为长得丑,每次走在路上,都有小孩拿石块瓦片扔他,也是十分心累,说不定性格“闲”雅有一部分就是因为长相不得不佛系。可见,将近一千七百多年前,古人就已“看脸”成风。《孟子·告子》载:“食色,性也。”,意思就是,喜欢美好的事物是人的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