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月600块,就可以减少一个失业青年,形成人才蓄水池,减少不稳定因素。
然后导师有了更多的学生,更加有信心力大砖飞不断申请新的项目,形成科技内循环。
通过研究劳务再回收业务,使得居民收入与GDPdouble再double,形成经济内循环。
怎么看都是好的。
至于招更多的学生,就会招更多的老师,那不过是刚毕业就失业的博士饿死之前的幻想罢了,硕士又不限名额,大佬人手多匀几个不就完了。至于博士,到时候再把博士培养的项目经费要求一去,搞一个博导预聘制,先补齐博士生,再由招到的博士生去申请项目,申请到经费够了,四年后就保留博士生招生资格。这样让更多的老板具备招收博士生的资格,更多硕士生也有更多的机会去申请博士,三赢,建议采纳。
至于评论区朋友担心扩招主要是非头部学校,而经费的总盘子没有增加,申请项目的难度会增加。我认为盘子甚至可以缩小,只需将例如60万的资助额降低至50万、40万,甚至是30万、20万,就可以容纳更多人申请项目,从而招更多的研究生,总支出减少、项目获得者增加(可能)、学生们获得更多的机会,又是三赢,建议采纳。
#教育暑期夏令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