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德,人称“德叔”
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
凤:我儿子今年26岁,痛风多年已戒口,但要两天吃一粒抗痛风药。现在足部有积液,走路感觉容易无力,中医可否调理?
痛风反复发作常与脾胃虚弱、湿浊内生相关。脾胃阳气不足,无法运化水湿,停留在关节部位,郁而化热,易导致痛风发作。中医调理重在健脾化湿,食疗可选择白扁豆、山药、芡实、白术、茯苓等;多做户外运动,多晒太阳温补脾胃。急性期还可选择千斤拔、海风藤、威灵仙等煮水外洗患处来清热利湿通络,缓解疼痛。
邓师奶:大热天一动就一身大汗,煲什么汤水好?
这多是暑热过重。夏季与心相应,暑热扰心,容易出现烦躁、口舌生疮、大汗淋漓等不适。大多数人此时只需要清暑生津。但汗与气血同源,大汗也会导致气的丢失,所以还要注意健脾补气,可用淡竹叶、藿香、香薷等来清暑热,搭配山药、薏苡仁、白扁豆、黄芪、党参等来健脾补气,用新鲜的西瓜翠衣、淡竹叶、太子参煮水代茶饮也是好选择。
川:气短乏力,咽干,手心发热,怎么办?
这多是气阴亏虚的表现,最常见于加班熬夜的上班族,在炎热夏天,很多运动爱好者大汗淋漓之后也会出现这类情况。对于上班族,调整作息是根本,让肝血、肝阴不再因熬夜消耗,也可用桑椹、玉竹、太子参等煮水代茶饮;对于运动爱好者,最好避开过热时段或选择室内运动,减少出汗,或在大汗淋漓后用麦冬、黄芪或西洋参煮水代茶饮。
Shali:坐着不动汗也多,咽喉易发炎,眼睛干涩,可否调理?
这多是肝旺脾虚、虚火上炎的表现。炎热夏季容易令人烦躁不适,心火点燃肝火,而出现上述表现。注意不要为清暑热一味用寒凉药材,损伤脾胃阳气,可选择薏苡仁、山药、白扁豆、藿香、太子参等的食材,既清暑湿,还补脾虚。要保证充足睡眠,可加用麦芽、茯神、淡竹叶等疏肝宁心安神。
芳:鼻炎,每天起床不停打喷嚏,吃点寒凉东西就流鼻涕,怎么办?
这是肺脾阳气不足的症状。起床时没有足够的阳气升发来保护机体,外界风寒邪乘虚而入,导致喷嚏、鼻痒、流涕。饮食寒凉也会损耗肺脾阳气,导致鼻炎发作。日常要做好保暖,起床披上薄衣,远离雪糕冷饮,少吃西瓜、冬瓜、苦瓜等寒凉食品。可艾灸足三里、肺俞、脾俞等穴位来温补肺脾。当下大热的三伏天灸也是好方法。
(本期答问专家:岭南甄氏杂病流派传承工作室、
张忠德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何伟炎、贺文龙)
供稿:羊城晚报记者 林清清
执行编辑:岭南甄氏杂病流派传承工作室
张忠德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审核校对:王军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