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暑期·山西游学
低调到让人心疼的山西
最近终于频频出圈
当然也要小谢一下董宇辉
讲真!山西
值得每一位热爱传统文化的国人前往
论古建筑之多,放眼中国,山西排第一
元代以前的木结构建筑
山西独占85%以上
国内仅存3座唐代木建筑
全在山西
想象一下
抚摸唐代原装木建筑
看类似唐朝人写的“到此一游”
什么感觉?
只有山西,有此待遇
仅山西佛光寺一处
梁思成便称,“中国第一国宝”
佛光寺,是中国唯一遗存唐代木构建筑。这也是梁思成一辈子最重要发现,他称其为“中国第一国宝”。
林徽因与“宁公遇”--东大殿主持建造者的塑像合影,对梁思成说“我真想在这里也为自己塑一尊像。
应县木塔,至今已历千年,是世界现存最高、最古老、最复杂的木构建筑。梁思成:“不见此塔,不知木构的可能性到了什么程度”。
山西青铜,放眼全国都是“显眼包”
你能看到商周以来的青铜器物
但又不会是最严谨严肃那批
而是最奇奇怪怪、特别好玩的
为啥?
这里不是商周首都所在,却距离很近
放眼春秋战国,晋国一度“天下第一”
鸮尊,网民称为“愤怒的小鸟”。是的,千年前的酒器竟然就是这么萌。
山西博物院 logo 文物,鸟尊。头部像是一只小鸟的小脑瓜,屁股像是一头大象的脑瓜,主打的就是一个混搭风。
为什么同样是中国省份
山西这么独特?
这里是草原文明和中原文明
无数博弈的接缝处
古代民族汇聚最密集的地区
成就了中国文化的深层气质
堪称古代中国历史演化的发动机
云冈大佛,融合了鲜卑、汉族以及中亚文化精髓,气势非凡,是中国艺术史上绝对不容错过的存在。
云冈石窟第8窟东侧摩醯首罗天(云冈研究院图)
这个暑假,让我们一起
追随梁思成、林徽因的足迹
穿越从商周到明清的历史文化
触摸山西文物最精华的古建筑和石窟艺术
重新理解:何以中国
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北魏)
世界最高最古老的木塔--应县木塔(辽)
中国现存最早皇家祭祀园林--晋祠(唐-清)
中国仅存的三座唐构建筑之一--佛光寺(唐)
恢弘的大同“双璧”--华严寺、善化寺(辽金)
最美野长城--晋北“小八达岭”(明)
“中国最好的建筑在山西”
——台湾著名古建筑专家李乾朗
简明行程
营期 |
行程 |
活动 |
D1 |
太原 |
全天集合 开营仪式及晚宴 |
D2 |
太原 |
晋祠、山西博物院 花馍制作体验 |
D3 |
应县 |
佛光寺、应县木塔 拼搭斗拱模型 |
D4 |
大同 |
云冈石窟 浮雕翻制(研究院) |
D5 |
大同 |
华严寺、善化寺 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 |
D6 |
大同 |
梁思成纪念馆、摩天岭长城 结营仪式及晚宴 |
D7 |
返程 |
全天送机、送站 |
行程地图
导师介绍
段彬
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日本京都大学博士联合培养,现任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中国历史人文地理、山西地方史。现已参编著作六部,撰写学术性文章十余篇。
王雁卿
云冈石窟研究院考古研究室主任,文博研究员。着重于北魏考古和云冈石窟考古研究,合著出版发掘报告《大同南郊北魏墓群》《中国饮食器具发展史》;担任《中国大同雕塑全集-寺观雕塑卷》副主编;翻译日本学者长广敏雄《云冈日记》,发表论文30余篇。
白志宇
原大同古建筑文物所所长,研究馆员。从事文保工作40余年,着重于建筑学与古建筑保护方面的研究。曾经主持参与下华严寺的建筑测绘及维修保护工程。发表过《从云冈石窟中塔的雕刻看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等文章。
董凯
云冈石窟研究院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中心主任。毕业于山西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从事文物修复工作已经十年。从编制修复方案、复制翻模,到着手修复文物,董凯几乎接触过文物修复的各个环节,是名副其实的“全能人”。
招募说明
日 期:07.29-08.04(即将发车)
集合地:太原
散团地:
大同
活动时间:7天6晚
适合人群:9岁以上亲子家庭
招募人数:15人成团,25人满员
游学费用:原价9300元/人
优惠政策:营员价9000元/人
报名咨询:
扫码加豆子老师咨询,或者联系电话号码:13501196236
行程详解
D1
太原
华北地区的家庭可选择高铁前往 太原南站,如北京-太原仅需3小时左右;国内其他大中型城市均有航班直飞 太原武宿机场;我们将负责接站接机。
当晚18:00进行开营仪式及晚宴,请合理规划行程,以免错过。
D2
太原
行程第一站,我们将前往太原市内的 晋祠和 山西博物院,对山西的历史和出土精品文物有个全面的认知。
“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一千两百多年前,李白与朋友元演游览 晋祠时留下了这样的诗句。
周成王儿时因一场游戏,将唐国分封给了胞弟虞,虞的儿子燮因境内有晋水,改国号晋。后世纪念虞,依晋水发源处建晋王祠。
故事和故址已不可考,但“晋”这个名字从此深烙在中国的记忆里。
太原晋祠,保有中国现存最早,雕于宋元佑二年(1087年)的盘龙柱,及唐太宗亲书的中国第一块行书碑《晋祠铭》,被誉为仅次于《兰亭序》的行书杰作
如今的晋祠,经过历代扩建,号称三千年的祭祀之地。年份层层叠叠,就像脚下的这片土地。
唐太宗亲笔的行书碑刻,北宋的圣母殿和彩塑,金代的献殿,海内孤例鱼沼飞梁,同处一园的儒释道神庙,以及随处可见的明清遗旧,已然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集约载体。
低调的山西博物院,藏在深闺人未识,馆藏文物数量是河南博物院的4倍,一级文物数量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3倍。
中国最早的毛笔字“侯马盟书”;第一代晋侯燮父墓出土的“鸟尊”,中国最早的“车模”—刖人守囿,具有独一无二鳄鱼纹饰的商代罚酒器“龙形觥”,商代网红“愤怒小鸟”—鸮卣等国宝级青铜文物。
D3
忻州-佛光寺-应县木塔-大同
离开太原北上,前往八十四年前改写了中国古建筑史的 佛光寺。自古以来,木材是中国人最为推崇的建筑材料。但比起砖石,虫蛀蚁食、火烧水淹,能够挺立千年的木构建筑世间罕见。
佛光寺东大殿、南禅寺大殿、广仁王庙大殿,是中国仅存的三座唐代木构建筑。其中 佛光寺东大殿是最恢弘雄大,也是唯一的唐代官式建筑。
难能可贵的是,已经1164岁的东大殿未经后世的重建和雕琢,包括建筑主体、殿内的壁画、彩塑、题记,均为唐代原作。
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的佛光寺东大殿,被梁思成誉为“第一国宝”,填补了当时国内唐代木构建筑遗存的空白
都说 斗拱是中式建筑的精髓,而“斗拱雄大,出檐深远”是唐构的典型特征,东大殿斗拱的断面是晚清建筑的十倍,殿檐探出近4米,是宋代以后的建筑中所看不到的。
梁思成写过一篇文章,从题目里我们便可看出佛光寺的精彩:《记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筑——荟萃在一寺的魏、齐、唐、宋的四个孤例,荟萃在一殿的唐代四种艺术》。
梁思成著作中,对建筑结构有详尽的剖析和示意。我们将通过搭斗拱的方式,加深对木结构建筑的认识。
没有人能拒绝 应县木塔的美,它的全称是佛宫寺释迦塔,建于965年前的辽代,高达66米,相当于23层现代楼房的高度。
巨塔建成后70年,大辽覆灭;126年后,金代大书家王瓛为它挂上了“释迦塔”的身份证;367年后,明成祖朱棣北伐凯旋,登塔四望,志得意满,亲笔“峻极神工”;木塔自建成起,历尽40多次地震,无数次的电闪雷击;1926年,阎锡山与冯玉祥在此大战,870岁高龄的释迦塔中弹两百余发,依旧岿然不倒。
据梁思成统计,整塔用了五十多种不同形式的斗拱,环塔仰望,状如“百尺莲开”。
D4
应县-大同
行程的后三天,我们把时间留给 “北方锁钥”古都大同,它曾是北魏都城、辽金陪都、明代九边重镇之一。
从东汉末到隋朝建立的近四百年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的时期之一,政权林立,征战不休。其中,来源于大兴安岭的鲜卑人逐渐崛起。
公元386年,鲜卑中的一支部落——拓跋鲜卑统一北方,在盛乐(今呼和浩特附近)建立了北魏王朝,之后迁都平城,即今天的大同。
尽管大同作为都城只延续了95年,但在其后的历朝历代,它都是北方政权必争之地。后人总结:
“女真之亡辽,蒙古之亡金,皆先下大同,燕京不能复固矣。”
在大同古城中,有两座极为重要的辽代寺庙——善化寺与华严寺,它们可谓大同庙宇“双璧”,支撑起了令人仰视的 终极木构。
不同于多数佛教寺庙的朝向,大同华严寺是坐西朝东,这与它们建造之初的辽有关。辽是契丹人建立的王朝,契丹人是北方的游牧民族,他们的原始崇拜是太阳,他们认为人类拥有的一切是太阳给予的,所以每天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朝着太阳升起的东方朝拜。于是,这座恢弘的寺庙也带上了信仰的历史色彩。
善化寺俗称南寺,紧靠大同南城墙西段。与华严寺相距约1公里。
善化寺可追溯的历史要比华严寺悠久,初建于唐,现存主要建筑是为金代遗留,保留了唐代风格,利用高台抬高建筑建筑,使得院落错落有致。
善化寺总体规模小于华严寺,虽然没有华严寺名气大,但其现存主体建筑均为辽金原构,寺院中几乎没有夹杂明清后建筑,建筑群的统一性胜于华严寺。
中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以2018年为例,中国煤炭产量占全球总产量47%,中国也消耗了世界煤炭消费总量的一半以上,支撑了全国80%以上的发电量。就煤炭储量而言,中国是世界第三大煤炭储量国。
山西作为中国最重要煤炭基地,平均年产量占全国1/3,出口量占七成以上,可以说山西是不折不扣的“煤老大”。煤炭,也成为山西的一个符号。通过山西,了解煤炭产业再合适不过。
在大同,我们选择了一处既能亲临现场,又能保证安全的大课堂——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在原有矿山经过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后,对公众展示矿区和矿业生产遗迹。这里也坐落着大同煤炭博物馆,我们穿过博物馆,进入到矿井下,循着安全通道,一座煤矿核心的生产流程就呈现在我们面前。
D5
大同云冈石窟
北魏这样一个于杀伐中崛起的剽悍政权,却创造出了 中国佛教艺术史上的第一个巅峰。
云冈石窟算得上一个艺术乐园,窟内妙趣横生的彩色浮雕让人应接不暇
在鲜卑人征服了北凉和西域后,中国迎来了第二次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高潮,大量佛教僧侣和能工巧匠进入王朝的首都。和他们一起到来的,是大量印度、西域乃至欧洲的艺术形式。
云冈早期造像受到西域和犍陀罗艺术影响,带有明显的游牧民族审美偏好和豪放气度,面容饱满、高鼻深目、身材健硕,被称为“西域-拓跋风格”
上承两汉、下接唐宋,战争与融合是南北朝时期始终的主题,漫长的变革成就了唐朝的辉煌,而云冈石窟所浓缩的艺术精华则是研究那个时代最好的切片。
随着对汉文化的吸收,云冈石窟的造像风格逐渐转向中原门阀士族的审美取向,晚期形成“秀骨清像”的特点,表情温婉、清风寡欲、超凡脱俗。
云冈石窟,代表着公元5世纪世界雕刻艺术和石窟开凿技术的最高水平,甚至反向影响了开凿时代更早的莫高窟,标志着佛教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
虽然开凿整个石窟仅用了60多年,北魏也只存在了100多年,但其融汇与创新的方法论,对中国石窟与造像艺术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1933年,梁思成和中国营造学社将云冈石窟定为山西之行的第一站。他说:“在云冈石窟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在中国艺术固有的血脉中忽然渗入旺盛而有力的外来影响:它们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希腊、波斯、印度,它们通过南北两路,经西域各族和中国西藏到达内地。 这种不同民族文化的大交流,赋予我国文化以旺盛的生命力。这是历史上最有趣的现象,也是近代史学者最重视研究的问题。”
在云冈研究院,我们将跟随文物修复大师,参观可移动文物修复工作现场,学习用石膏做浮雕翻制作品,并带回收藏。
D6
梁林博物馆-摩天岭长城
从上世纪30年代,梁思成等人对山西古建进行系统调查,留下珍贵的测绘手稿,到后来大同城市发展理念受到“梁陈方案”的启迪有了“一轴双城”的规划。可以说,梁思成对于山西古建筑的研究付诸了极大的热情和心血,后来很多的保护和修复工程也有赖于其翔实的文字和图录,这些资料成为为山西古建保护与复兴重要的历史考古依据。
今天,在大同市东城墙脚下,有一处沉于地下的仿古院落,这里坐落着梁思成纪念馆。
通过这座纪念馆,我们不仅可以了解这位民国建筑大师的生平,以及他和夫人林徽因对古建筑研究保护的贡献,也可以借此对本次山西古建巡礼做一个梳理和总结。
长城,自战国时期诞生,到明王朝结束的两千多年间,修建的总长度超过了两万千米,贯穿今天中国的15个省份。
然而多数人对长城的认识局限在北京砖结构城墙,却忽略了其以西山隘中的古老城墙和堡垒,它们饱经沧桑却屹立不倒。
晋蒙交界地带,遗留着大量 夯土筑成的明长城。比起那些家喻户晓、威猛高大的砖筑同胞,他们以更接近原始和本质的状态,默默伫立在塞北荒原上,低调、雄浑、苍凉。
这里对我们的意义,是行程的终点,也是起点,一如对那些曾经南下或北上,消失在宏大的叙事里,却流淌进我们血液里的人一样。
D7
大同返程
全天返程,我们会提供送机送站服务。
招募说明
日 期:07.29-08.04
集合地:太原
散团地:
大同
活动时间:7天6晚
适合人群:9岁以上亲子家庭
招募人数:15人成团,25人满员
土木华章里的中国故事
博雅暑期·山西游学
7.29-8.04
7天6晚
15人成团,25人满员
9岁以上亲子家庭
立即扫码占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