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在民调中稍显落后的拜登阵营和民主党,在特朗普遇袭事件强烈放大特朗普的曝光度并将在一段时间内激起同情效应后,又是否还有力搏逆转的可能?
作者|徐和谦 王自励 发自北京,曾佳 发自美国宾州巴特勒
2024年7月13日发生在宾夕法尼亚州巴特勒小镇的特朗普竞选遇袭事件,是自美国前总统里根在1981年于任上中枪遇刺并幸存以来,性质最严峻、针对层级最高的刺杀事件。
在距离11月5日的美国大选投票日只剩下114天的当下,特朗普遇袭事件将对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的美国大选带来何种影响,特朗普在选举中的人格形象,又将产生哪些变化?
目前,在民调中稍显落后的拜登阵营和民主党,在特朗普遇袭事件强烈放大特朗普的曝光度并将在一段时间内激起同情效应后,又是否还有力搏逆转的可能?
在美国国内竞选情绪高涨的压力下,美国联邦调查局在事发后,很快公布了出手作案枪手的具体身份和名字,试图以透明度平抚社会的不安和分裂,并称这名已被当场击毙的刺客,其具体作案动机仍需调查。
然而,早在调查结果出炉、甚至在枪手的名字都还未为人所知之前,共和党内已有许多声音,将矛头直指拜登和民主党人,称这起暗杀事件不只是一场“孤立的事件”,而是拜登和民主党长年以来“仇恨特朗普”的言词基调所致。
被认为是特朗普最有可能副手人选之一的美国俄亥俄州参议员J.D.万斯就持这种看法。
……
本文为节选,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订阅后可直接读
点击图片直达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