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丨如何防治高脂血症
如今大家对高脂血症的关注越来越多,且血脂升高人群逐渐趋于年轻化,据统计,几十年来我国18岁以上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升高,但其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我们急需认识高脂血症是什么、对人体的危害、如何防治高脂血症。
一、认识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又称血脂异常,可能是脂肪摄入过多、脂蛋白合成及代谢过程异常等原因所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习惯的改变,血脂异常并非只发生于高龄及肥胖者之中,它早已逐渐出现于青年群体之中。
1.1高脂血症的病因
高脂血症分为原发性高脂血症和继发性高脂血症。
原发性高脂血症:有家族聚集倾向,由于遗传基因缺陷或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及其他自然环境因素等所致的脂质代谢异常。
继发性高脂血症:多与代谢性疾病相关,如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肥胖、慢性肾病等。此外,年龄、性别、饮酒、吸烟、不健康饮食、缺乏体力活动、精神高度紧张、情绪活动等亦与血脂水平有关。
1.2临床血脂检测中需关注的指标
因此,化验血脂时,我们总是期望:
TC 总胆固醇 ⬇
TG 甘油三酯 ⬇
L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H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 ⬆
1.3根据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通常将其分为以下4种类型:
高胆固醇血症:血清TC含量增高,超过5.72mmol/L;而TG含量正常,即TG<1.70mmol/L。
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TG含量增高,超过1.70mmol/L,而TC含量正常,即TC<5.72mmol/L。
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清TC和TG含量均增高,即TC超过5.72mmol/L,TG超过1.70mmol/L。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HDL-C含量降低,即HDL-C<0.9mmol/L。
二、高脂血症的临床表现及危害
2.1高脂血症——临床表现
高脂血症并没有明显的症状,常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1.黄色瘤、早发性角膜环(发生率低):由于脂质在局部沉积所致,其中以黄色瘤较为常见。黄色瘤是一种局限性皮肤隆起,多呈结节、斑块或丘疹状,质地一般柔软,可分布于眼睑、肌腱、肘部、膝或踝部等部位。角膜环位于角膜外缘呈灰白色或白色。
2.有时伴有头晕乏力、睡眠质量差、手脚易发麻、肢体活动后疼痛等不典型症状。
2.2高脂血症——危害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显示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为主的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城乡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占死因构成的40%以上,而高脂血症作为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其对人体带来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血液中过多的脂肪沉积在血管壁上,如同水渠淤塞一样,影响血液正常流动,且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它将随着血管的分布而累及全身。
长期高脂血症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后,使冠脉血管内血流量变小,造成心肌缺血,引发心绞痛,甚至由于斑块破裂导致冠脉急性闭塞(即急性心肌梗死)。而脑血管血流被阻断,将导致脑卒中的发生。一旦突发急性心脑血管意外,将危及生命。此外,高脂血症可引起脂肪肝、糖尿病、急性胰腺炎、周围血管疾病、高尿酸血症等疾病。
三、高脂血症的防治
高脂血症的防治包括生活习惯的调整和药物治疗,主要的目的在于调节、平稳血脂水平,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提高生活质量。
3.1降脂目标
LDL-C是降脂治疗的首要靶点。LDL-C 达标后,非HDL-C 为次要干预靶点。
3.2养成健康生活习惯
生活方式干预是预防及治疗高脂血症的基石,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度增加身体活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方面。
3.2.1 合理膳食
限制油脂摄入总量,20-25 g/d。限制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摄入。增加蔬菜和水果、全谷物、膳食纤维及鱼类的摄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中危以上人群或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应考虑控制膳食胆固醇摄入,每日少于300 mg(1个蛋黄),以及限制食用蟹黄、猪脑、内脏。同时,应减少食物的过度加工,如油炸、油煎、烧烤等,我们更提倡的烹饪方式是蒸、煮、汆、拌等。
3.2.2 适当运动 控制体重
适当运动可以提高免疫力,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提高心肺功能,促进脂肪代谢,从而降低血脂水平。同时有利于消耗脂肪,控制体重,降低患心脑血管疾病概率。建议每周3-5次适当运动,每次30分钟,如慢跑、骑行、游泳、打乒乓球等等,但应注意时间和强度。
3.2.3 戒烟限酒
吸烟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增加患冠心病的几率;饮酒将刺激肝脏合成较多的TG,引发高脂血症。因此,为了身体健康,应戒烟限酒。
3.3药物治疗
调脂药物主要分为两大类:
主要降低胆固醇的药物包括:他汀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PCSK9 抑制剂(依洛尤单抗、阿利西尤单抗、托莱西单抗及小干扰RNA英克司兰)、普罗布考及其他降脂药(脂必泰)。
主要降低TG的药物:贝特类、烟酸类等。
降脂药物联合应是当前治疗血脂异常的主趋势,不仅可以提高血脂达标率,进一步降低 ASCVD 风险,还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需注意的点是:对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比如冠心病、脑梗死、支架或搭桥术后等人群,在无明显禁忌症情况下,即使低密度脂蛋白已经<1.4mmol/L,也不能停用他汀类药物。
3.4定期体检复查血脂水平
建议20岁以上的成年人每5年检查1次空腹血脂;
40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后妇女每年进行血脂检查;
而对肥胖、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则建议每3-6个月复查血脂。
通讯员:史周乾
编辑:李春满
责编:赵 玲
初审:王 岐
复审:潘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