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齐一民
(2024年7月13日;星期六)
剧场:国家大剧院·小剧场
时间:2024年7月12日星期五
昨晚是代替老同学王鹏去看《四郎探母》——我一直对王鹏说京剧是他该补的一个“短板”,于是他就买了昨晚的票,身体小有不适的他昨天把票让给了我。
一边看“铁镜公主”(孙思雨饰演;唱的真好,绕梁三日)猜测她愁眉不展老公驸马爷杨延辉(于欣泽饰演,也特棒)心思,我一边想着假如头一次正式坐在剧场看传统京剧的“大鹏”(王鹏)坐在我这个位子上,他怎么才能get到我对他大说特说的京剧的美妙呢,他不会失望吧。
而其实,很多国人都从没真正进入京剧艺术魅力的魔法瓶,因为看京剧也不是没有门槛,比如你要具备从整体上通盘解读台词唱段的“悟戏能力”——就拿这段“公主猜驸马心思”桥段来说吧,铁镜公主的四大段猜测一段比一段深入,一段比一段更接近“谜底”,而且每一段都是同一个稳固形式,它们循序渐进,使得迷雾渐开,最终让包袱皮里的“问题答案”暴露出来。
何止是这一小段,每场京剧都是一台结构巧妙而完整的系统艺术,所有环节和细节——包括每句唱词、道白,“角儿”们的每个肢体语言都在发挥它们在全系统中绝对不可缺少的作用,哦,不,应该说京剧的魅力——或者说中国传统戏剧的魅力之一就在于它们的整体性,建立在所有细节都不可多一、亦不能少一,京剧有表现上的洁癖——能与之作为反面对比的就是那些用现代表现手法展示的所谓“摩登戏剧”——就比如孟京辉导演的那些戏吧,前者(京剧)好像是老太太精美的“三寸金莲”——看上去那么考究和微观,而后者(摩登戏剧)是裹脚布——真又臭又长可有可无(我这么比喻不太好吧。一笑),但意思差不多就是那样——
是的,京剧绝对是精确精准精美,是细节如同瑞士钟表一样精致微小,值得无穷品位咂摸,然后跟着叹服叫好使劲鼓掌的高端艺术,而你(大鹏)担心忧虑的枯燥重复花里胡哨眼花缭乱其实是它最迷人之处,能玩味品位赞赏之,你需要耐心加好奇,外加对中国古代故事的熟悉——
就比如这部我早就熟知剧名却头一次观看的《四郎探母》吧——这故事中有多少个“出人意料之外”呀:比如我头一次知道大名鼎鼎的“杨四郎”竟然给金人公主当了十五年之久的驸马、称自己为“本宫”,而且还把自己姓氏的“杨”拆成了“木易”,哈哈,好一个“木易”!
还有,“尽忠”和“尽孝”杨四郎竟然在一夜之间(星夜返回宋营探望老母)全都做到了,可有人需用半辈子或一辈子才能完成此四个字的使命。
就比如我自己吧,我既要独自为父母养老送终(孝),又需要不空虚打发自己的生命、活得对社会有点意义(忠,比如写书教书)。而今我把双亲安然送走自己也刚刚从教职上退休“下野”,我用二十多年时间才终于完成“尽忠尽孝”四字使命······
总之,从传统戏剧中我们会得到很多很多,它们才是正统中华价值观最考究典雅迷人的载体。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