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7月4日出梅
没想到出梅首日便迎来橙色预警
从此高温“天天见”
昨天,市区徐家汇站
气温甚至冲上了38.9℃
网友纷纷吐槽:
黄梅天与高温天无缝衔接
真的是“大火收汁”
高温之下
一些说法也开始冒头
↓↓↓
高温天酷热难耐像发烧
能吃退烧药降温吗?
热的时候开空调
室内温度降下来了就关掉
真的更省电吗?
……
解答来了↓↓↓
中暑了可以吃退烧药降温?
流言:中暑和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一样,只要吃退烧药降温就会好。
真相:人体的内部体温是由大脑中的下丘脑调节的。下丘脑检查我们目前的体温,并将其与约37℃的正常体温进行比较。
当体温偏低时,下丘脑会促进热量的产生和保持;
相反,当体温偏高时,就会通过散热或出汗来降温。
中暑导致的发热,是因为人体的散热中枢出现问题,无法通过出汗来散发热量,吃退烧药无法让散热中枢恢复正常,反而会适得其反,让症状加重,引发热射病。
因此
中暑后应首选物理降温
例如将患者移动至阴凉或者空调房
而不是吃退烧药
特别要注意的是
如果是严重中暑,即热射病
一般的通风降温是行不通的
一定要及时送医
“黑科技”防晒
不仅能防晒,还能保湿、降温、驱蚊?
流言:近期市场上出现多种“黑科技”防晒衣,例如“面膜防晒衣”宣传在产品中加入了玻尿酸成分,与皮肤接触可以达到保湿作用;“木糖醇防晒衣”号称穿后可使体感温度速降5°C;还有添加了艾草成分的“驱蚊防晒衣”,宣称拥有驱蚊抗菌等多重功效。
真相:近期市场上出现的“玻尿酸面膜防晒衣”“木糖醇凉感防晒衣”“艾草驱蚊防晒衣”等“黑科技”产品,想法虽然很好,可其实噱头远大于实际。
玻尿酸防晒衣其中所含有的玻尿酸添加比例极低,与医美行业中所用的玻尿酸浓度相差甚远;
木糖醇防晒衣只在穿着初期有凉感,时间一长和普通防晒衣没什么两样;
驱蚊防晒衣驱蚊效果一般,并且普通衣物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遮挡蚊虫叮咬作用。
国标规定只有当产品的UPF(即紫外线防护系数)大于40,且UVA(长波紫外线)透过率小于5%时,才可称为“防紫外线产品”。
通常情况下,UPF数值越高
对紫外线的防护效果越好
因此在购买之前
消费者可以对防晒衣的防护效果
加以核实
除了防晒性,消费者也要注重防晒衣的材质。
从材料来看,涤纶、锦纶所制产品的防晒效果比棉、真丝好;
从颜色上看,鲜艳或深色比浅色的防晒效果好;
从性能上来看,耐洗涤性好的更易久穿,透气性、透湿性高的更舒适。
空调开一会儿关一会儿更省电?
流言:先把空调打开,等房间里凉快后关掉,热了以后再开,如此循环往复,可以大大缩短空调的制冷工作时间,节省电量。
真相:空调频繁开关,反而更费电。这是因为虽然空调不工作时不耗能,但启动阶段的能耗很高。如果重启次数多了,总能耗会超过空调一直开着的能耗。
当然,当空调关闭的时间间隔足够长时,其整体耗电量肯定会少。但关闭间隔过长,人体会感觉不舒服,想要人体舒服,就要缩短空调关闭的间隔时长。在这个前提下,空调开开关关的耗电量一般会更大。
缩小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的差距
尽量减少室内和室外的热交换
是最有效的省电方法
夏季制冷的时候,室内温度的设定不要和室外温度相差太远,26℃是个比较合理的温度,能够在保证人体舒适的前提下,尽量缩小与室外的温差,冬季同样如此。除湿功能之所以省电,一个关键的原因就在于温差小。除了空调与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外,尽量杜绝其他方式的热交换。遮光窗帘和门帘可以有效阻止一部分热交换。
此外,还有几种可以省电的方法:
空调不用的时候彻底断电,也可以省电。因为任何电器,只要通电,都属于待机状态,都在持续的耗电中。
空调进入睡眠模式后会自动提升预设温度,这样也会缩小室内外温差,降低能耗。
变频空调相对于传统的定频空调更省电。因为变频空调在工作的过程中,以预设温度为判断标准,与传感器实测温度相比较,调节压气机的工作转速。温差大的时候满负荷运转,温差小的时候则低速运转,从而避免停机重启带来的额外能量消耗。
体格越好越健壮的人,越容易中暑?
流言:体格越好的人越容易中暑,因为体格越好的人对环境的适应性越好,一旦适应了高温天气,就容易对危险视而不见,从而更容易引发中暑。
真相:“体格越好的人,越容易中暑”是不对的,更恰当的描述应该是“几乎所有人都有中暑风险,体格好的人也不例外”。
严重的中暑又称“热射病”
可以分成
经典热射病(非劳力性热射病)和
劳力性热射病
前者易发于老弱病群体
而后者易发于
高温环境下工作的精壮人群
经典热射病也称非劳力性热射病,是指任何人暴露在高温下出现的严重中暑症状。这种中暑的发病原因可以简单理解为“躺中”——只要暴露在高温下,哪怕在休息时也会出现严重中暑症状。因此,经典热射病容易发生在儿童、孕妇、年老体衰、有慢性基础性疾病、免疫功能受损的个体身上。
另一种是劳力性热射病,和“躺中”不一样,这种类型的中暑除了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通常还需要人进行剧烈运动或劳作,典型人群是运动员、刚开始训练的新兵、建筑工人和外卖小哥,一眼看上去都是精壮的中青年。当然,对于体弱的人而言,甚至连劳作都不需要也会中招。
也就是说,无论体格好坏,都有得劳力性热射病的风险。
根据数据显示,长期居家的体弱多病人群是中暑发病的主要人群,且发病后的死亡率也高得多,如老年患者本身就容易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同时使用多种药物,这些都是导致中暑风险和死亡率增加的危险因素。
转自:新民晚报(记者:郜阳)
来源:新闻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