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时长共2分10秒)
近日,一名羽毛球运动员在赛场中突发心脏骤停不幸离世的消息令人扼腕叹息。南方+记者从汕头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了解到,心脏骤停的抢救时间窗口极短,有着“黄金四分钟”的说法。专家呼吁社会公众,要积极参加急救技能培训,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要敢于及时施救。
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我国发生猝死的人数达到100万左右,而绝大部分的病例发生在社区等公共场所。汕头市中心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区副主任卢森荣介绍,心跳骤停发生后,每过去1分钟,病人抢救的成功率将下降约10%,即抢救的时间窗口只有10分钟。更重要的是,心跳骤停发生后的4分钟后,脑细胞将开始因缺血出现不可逆损害。因此,在心跳骤停发生4分钟内及时施救,对病人的恢复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有“黄金四分钟”的说法。
在医院专业急救人员到达前,现场公众是否能够及时出手施救,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如果施救人员能够提供及时、规范、高质量的急救,将有效降低患者留下后遗症的概率。“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施救者,我们鼓励社会公众积极了解急救知识,参加急救技能培训,在关键时刻敢于及时施救。”卢森荣说道。
据介绍,目前,抢救猝死病人最有效的方法是心肺复苏和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心肺复苏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高质量的胸外按压应注意按压的姿势、按压的部位、按压的深度和频率,以及每一次中断按压的时间。而施救群众如果能及时获得AED,应尽快按照AED操作指示进行使用。目前,汕头市已在全市布设了超200台AED,市民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搜索“汕头AED”或在手机地图客户端搜索“AED”及时获取距离最近的AED。
附:心脏骤停公众急救手册图文
1.心肺复苏术
2.自动体外除颤仪的使用
南方+记者 彭深
通讯员 袁中佳 张熠伟
心脏骤停公众急救手册来源网络
【作者】 彭深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