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当中三分之一的时间,人都在睡觉,却对睡着后的自己几乎一无所知,等到旁人提醒,才知道自己睡觉时有某种独特的习惯。以下这些“怪癖”里,你中了哪一条呢?
张嘴睡觉
列车里,某人靠着椅背睡着了,大张着嘴,还流着口水,看上去十分狼狈。
张着嘴睡觉或许是他从小养成的习惯,也可能是鼻塞、鼻炎或睡姿不正确导致了呼吸不畅;清醒时他还能主动控制靠鼻子呼吸,睡着后就会无意识地张嘴呼吸以获得足够的氧气。
张嘴睡觉降低颜值
长期靠嘴呼吸,不仅让人出糗,还会使人变丑。它会影响儿童的面部骨骼和软组织的正常发育,使下巴往回缩,下颌变短,嘴唇闭合不全和牙齿歪斜等。此外,口腔和牙齿没有嘴的保护,唾液蒸发会使口腔过于干燥,牙齿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可能导致口腔感染和蛀牙。
偶尔用嘴呼吸没关系,比如在跑步时大口呼吸,但是睡觉时总是张着嘴,就很有可能影响健康和颜值。因此,如果你有张嘴睡觉的习惯,最好通过疏通鼻子、调整睡姿和枕头高度等方法把习惯改掉。
咬牙切齿
咯吱咯吱咯吱……老鼠在啃东西?生锈的铁门在摆动?这其实是磨牙发出的声音。大半夜让人瘆得慌,磨牙的人自己却睡得香甜。
医学界还没有完全弄清楚磨牙的原因,目前只知道它与多种因素有关:有人平时太焦虑或压力大,睡眠时会靠磨牙舒缓紧张;有人的上下牙齿没对齐,睡着后大脑就试图通过磨牙来调整牙齿的位置。
磨牙应该就医
6~13岁的小朋友正处在换牙的时期,为了适应新长出的牙齿,时常会有磨牙的行为。但如果你睡醒后总觉得腮帮子又酸又疼,就说明你磨牙太用力了。这不仅会影响他人休息,还会把牙越磨越平,牙齿表面的牙釉质受损,造成牙齿敏感等问题。这时你应当去看牙医,用专门的保护垫把上下牙齿隔开,减轻牙齿磨耗。
拳打脚踢
某人梦到自己是一名骑士,正在与敌人搏斗。他一剑砍向对方,哐的一声,拳头砸在了床头柜上,一下子把他疼醒了。
在睡眠中,人们会经历多个阶段,包括快速眼动和非快速眼动睡眠。大多数梦境发生在快速眼动阶段,期间人体的肌肉活动会被抑制,以防人们做梦时身体也跟着运动。但有关奔跑、战斗、体育活动的梦可能会使人产生强烈的运动信号,导致这种抑制不完全,人就会出现轻微的运动反应,如踢腿、挥动手臂等。
偶尔在睡觉时“大展拳脚”是正常现象,但要是经常这样,就说明你需要放松心情或改善睡眠环境了。
睡得很“生气”
你知道自己睡觉时是什么表情吗?动画或电视剧里的角色在睡觉时经常露出甜美的笑容,似乎正处于美梦中。现实中的人也是如此吗?
事实上,许多人做梦时的表情并不美好。研究者邀请了91名志愿者,在他们的眉间贴上电极来检测眉部肌肉的运动,并用夜视摄像机记录下他们睡觉的样子。结果发现,所有志愿者睡觉时都会皱起眉头。只有少数人会露出短暂的笑容,他们表示自己做了美梦;有的人即便睡得很香,在快速眼动期还是会频繁皱眉。因此,即便你梦见了开心的事,睡着时的脸也可能是一副十分生气的表情。
研究人员尚不清楚人们做梦时皱眉的原因,它可能与心理、生理、睡眠环境等因素有关。
午夜惊魂
有的小朋友睡觉时会突然发出尖叫,哭泣着醒来,把家长吓一跳;第二天早上再问他(她),小朋友却对这件事一点印象都没有了。他(她)可能并没有做噩梦,而是发生了“夜惊”,这是一种奇怪的睡眠障碍,通常发生在睡眠的最深阶段——非快速眼动睡眠中。夜惊发作时,控制人们“战斗或逃跑”反应的交感神经异常活跃,使人心率和血压升高,但在醒来后,人们通常无法回忆起细节,甚至连惊醒本身也会忘记。
夜惊在3岁至12岁的儿童中较为常见,科学家推测,这是因为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大脑皮质正在发育,睡眠模式可能相对不稳定。随着年龄的增长,夜惊会渐渐减少。
高抬贵手
某天醒来,你忽然发现:自己的手动不了了!手掌和胳膊又痛又麻,像有无数只小蚂蚁在叮咬皮肤。你没有生病,只是保持着手臂举过头顶的姿势睡着了。
也许你觉得这样睡觉更舒服,这是因为你长期坐着看书或玩手机,使得背部和手臂肌肉疲劳,抬起手则能让一部分肌肉放松;手臂牵动胸腔扩张,也让呼吸更顺畅。
抬手舒服但有害
然而,这不是人睡觉的自然姿态,会压迫通向手臂的血管和神经,造成血液循环和神经信号传递受阻,引起手部的刺痛和麻木。肩膀和上臂的另一部分肌肉也会因抬手而保持拉伸状态,时间一长就会造成肌肉劳损挛(luán)缩——这可能会使你变成驼背,脖子也变短。因此,哪怕你觉得抬着手舒服,最好也在睡着前把手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