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华北玉米直逼2600?但马上又要“变脸”,为啥
创始人
2024-07-04 12:46:50
0

几天不见,玉米又精神了。

这基本也符合之前的判断,即华北玉米和东北玉米不会一直倒持下去,而结束的方式,要么是东北玉米继续下跌,与华北跌出价差,要么就是华北玉米开始上涨,拉开与东北玉米的价差。

显而易见,从目前形势来看,是后者。

因为虽然说东北玉米的出路并不明朗,但是有增储提着,再下跌的几率并不大,所以自然压力就给到了华北。

从6月份开始,华北玉米就开启了上涨的节奏,虽然说东北玉米也有上涨,但从上涨幅度来看,明显东北要弱于华北。

当前华北玉米不仅已全面站上了2400元/吨的大关,甚至部分开始向2600元/吨逼近,大有一副要冲刺的劲头。

但是新农观认为,华北玉米的势头看似猛烈,但恐怕很快就又要“变脸”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华北玉米的上涨,并非全是供需拉动的。

华北玉米上涨,确实有供需作用的一面。

比如,供应端来看,就有两个刺激因素:

一个是当前华北黄淮产区正是小麦的主场,再加上小麦增储后,市场关注度增加,所以对玉米有所忽视,导致粮源流通不足;

另一个则是近期阴雨天气较多,贸易主体出货受限,导致深加工门前到货车辆持续处于低位,于是上量减少,深加工提价收购。

但是事实上,需求端表现并不强烈。

尤其是猪价虽然在6月初的时候,表现出旺盛的上涨动力,但是到了6月中旬以后,动力缺失,甚至重新跌回了8元区,这使得无论是补栏压栏还是饲料企业的备库积极性,都明显减弱了。

所以对玉米的需求也就没那么旺盛。

第二,玉米替代较多。

之前市场把玉米替代的主要目光都落到了小麦头上,而随着增储后,小麦终于开始上涨,使得小麦的饲用替代优势逐渐减弱。

但是这并不等于玉米的需求要回归,因为除了小麦,玉米的可替代物并不在少数。

比如,除了老生常谈的进口玉米、定向稻谷以外,今年进口小麦、大麦以及高粱的数量明显激增。

根据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小麦进口数量为809万吨,同比增长了约12%,而大麦进口数量则为766万吨,同比增长达93%,高粱更猛,数量为365万吨,同比增长更是达到了122.4%。

所以可见,除了国内小麦、定向稻谷以外,玉米的进口替代谷物并不在少数,而这也将成为玉米的重要威胁。

所以,玉米虽有上涨的动力,但是至少目前来看,这个动力并不强,再加上近期玉米持续上涨后,已经有部分恐高的主体开始蠢蠢欲动了,因为对于后期玉米是个什么行情,谁也说不好,于是部分主体更偏向于不赔钱就出货。

所以,华北玉米很快又要再次下跌。

那么,后续玉米还有机会吗?

虽然说风险依旧,但我们认为,玉米总体仍然是一个向上的趋势,只是会有两个特点:

一个是区域分化比较明显。

尤其是东北、华北,可能不能一概而论,两个区域接下来很可能持续各自为阵,所以要分开来看;

另一个则是玉米行情的震荡曲折。

虽然总体是向上的趋势,但是不可避免地还要来回的震荡,可能是走三步退两步,并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而除了饲用以外,不妨也多关注下深加工,虽然说饲用是玉米的消费大头儿,但当大家都盯着饲用时,机会也并不一定多。

而深加工今年表现一直不错,别看庙小,但依然香火旺盛,不妨多关注。

本文完,感谢阅读!随手点赞,给个支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无人机助力缅甸地震救援 中国救...   中国日报网4月2日电 当地时间3月28日,缅甸发生7.9级地震,多座建筑倒塌,曼德勒等城市成为重...
寻迹中国|外国博主走进河池 体...   河池市是广西最大的茧丝绸主产区,也是我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从“东桑西移”到“东绸西移”,近年来,...
东帝汶留学生感受“舌尖上的河西...   来自东帝汶的留学生杰克拉已经在甘肃省张掖市河西学院留学一年,活泼开朗的她对于中国美食一直十分向往...
美国加征关税 全球一片反对   美国白宫计划4月2日宣布对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的措施。这被认为是美国本届政府影响范围最广、冲...
美国“关税讹诈”破坏世界经济稳...   美国利用关税手段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讹诈,已成为世界经济最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面对美国人为制造的...
特朗普关税乱拳开打 为何美国自...   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对贸易伙伴征收所谓的“对等关税”措施。此外,特朗普当日...
美国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正...   新华社华盛顿4月3日电(记者熊茂伶)美国总统特朗普此前宣布的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的措施3日正...
缅甸强震后已发生63次余震   新华社缅甸曼德勒4月3日电(记者张东强)缅甸气象和水文局3日发布报告说,截至当地时间3日8时30...
缅甸强震已致3085人死亡   新华社快讯: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新闻信息小组发布消息说,截至当地时间4月3日上午8时,缅甸强震已致...
华为、腾讯、招商局....大湾...   从“孔雀东南飞”到“百万英才汇南粤”  今天的广东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  重视人才、渴求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