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某一项才艺而言,家长也不应该只是盯着孩子技术层面的进展,而应该从整体角度出发,帮助其为长远的发展奠定基础
女儿上幼儿园时,老师有时会要求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做点儿画画之类的作业。
遇到这种情况,我总是会带女儿去海边玩耍、拾贝壳,跟她一起识别贝壳的形状、大小,观察大海及船只的变化,给她讲解一点点透视的原理;带她去山上游玩、捡树叶,跟她一起鉴别叶片的颜色、纹理,欣赏日落和自然的景色,再给她讲一点点构图的概念。
回来后,女儿用捡来的贝壳、树叶等拼贴成儿童画,再用蜡笔添上一些没法用实物做的景物,当成作业交给老师。
女儿很喜欢做这样的作业,常央求我带她出去为作业做准备,回来后又忙得不亦乐乎地做作业,完全不需要我督促。
渐渐地,她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幼儿园大班,她卖过一幅画,得了20元钱;小学时,她在绘画比赛中得过不少奖;上中学后,她仍然要求继续学画画。
我常常想,假如当初她做幼儿园老师布置的作业时,我逼着她坐在那里凭想象画画,她如今还会对画画这么有兴趣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女儿小时候,我每当想要她学习什么才艺时,通常都会先带她去看相关的各种演出、展览等,跟她讲那个表演的艺术家或者参展作品的作者有多牛,还带她去有相关才艺的孩子家,让对方露一手,然后当着女儿的面,用她能理解的词语对那孩子大加赞赏。
这样一套套路下来,女儿心里痒痒的,回来后就会求我,要我支持她去学那个才艺。
我心里暗自高兴,表面上却假装为难,给她提条件提要求。为了达到目的,她往往会爽快地答应我的条件和要求。知道学才艺并不容易,她学起来就会很用功。
现在,很多家长怀着不同的目的,让孩子在课外学习各种才艺,吹拉弹唱、舞蹈体操、打球游泳等,并热衷于让孩子登台表演、参加比赛。
我个人认为,孩子在学龄前和小学阶段,可以尝试不同的项目,发掘其特长或潜能,培养其兴趣;孩子到了初中,则要重点突破,要么走专业,要么坚持一两个爱好深耕即可,不用贪多;到了高中,则要有所取舍。
就某一项才艺而言,家长也不应该只是盯着孩子技术层面的进展,而应该从整体角度出发,帮助其为长远的发展奠定基础,如个人的艺术修养和进取精神、团队合作意识和领导才能、对突发事件的承受和应对能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对不同场合和不同人群的适应能力,等等。
试想一下,一个学舞蹈的女孩腿踢得多高、叉劈得多大,对她今后从事舞蹈以外的工作有多大用处?但她在练舞和演出过程中锻炼出来的其他能力,却能让她一生受益。
舞台救急,培养孩子的临场应变能力
女儿现在作为一个在当地小有名气的企业家,时不时会接受一些采访。有一次接受采访时,人家让她谈谈她是怎样建立自信心的,她说她的自信心来源于小时候的舞台经历,也得益于我这个老妈。
她7岁时,有一次演出前,我突然接到一位家长的电话,说他女儿刚刚扭伤了脚,没法参加当天的演出。我们的节目都是事先排好的,她如果不能上台,舞台上就会有一段时间的空当儿。当时我正准备出发去演出场地,已经来不及做调整,便告诉女儿让她顶替那个女孩跳独舞。
女儿说她只是在旁边看那个女孩跳过,但从来没有正经学过,也没有记全那个舞蹈,没法跳。我告诉她没关系,如果不知道该做什么动作,就不停地变换着摆各种舞蹈姿势,保持微笑就行了。
路上,我还跟女儿说了跳舞前怎样报幕、怎样自我介绍,让她尽量帮我拖延些时间。
上场时,她拿着麦克风说完她能记得的话后,便开始跳舞。由于她不停地摆姿势,台下给她拍照的人特别多。演出结束后,我上台跟观众解释缘由,激起了人们异乎寻常的热烈掌声和欢呼声。
有观众散场后还特地过来跟我说:“你女儿这么小就能够应对这样的场合,真厉害呀!”
有几年,我是本地唯一的艺术节舞台总监。每年3天的艺术节期间,总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
比如有一年,一个演出团体远道而来,但在路上遭遇车祸。我接到消息时,离该团体上台的时间不过半小时。那时,我的学生已经演出结束,大都走了,后面的其他团体成员尚未全部到达。怎样填补他们的空缺呢?女儿又一次救了我。
我让她换上独舞的服装,上台先介绍一下艺术节,然后跳个独舞。女儿当时还只是个小学生,居然在台上连说带比画把观众逗得直乐。等她说完跳完,我就请一些观众上台跟她学些舞蹈的动作。让我没想到的是,台下的观众纷纷上来跟着女儿手舞足蹈,居然掀起当天艺术节的一个小高潮。
有了这些舞台经验,女儿后来参加本市选美比赛,轻松得了第二名。后来有评委告诉我,其实我女儿完全可以得第一名。
我对此并不在意。女儿参赛过程中,各项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我觉得这比名次重要得多。
END
作者:渝 文
编辑:付晓康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
第一时间联系删除
下一篇:沙眼衣原体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