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忍不住对孩子发火时,你希望另一半怎么做?
创始人
2024-06-30 07:05:51
0

当你忍不住对孩子发火时,你希望另一半怎么做?

这种事情,我是经历了至少四年的修行、和两次的“顿悟”,才获得了今天在这里风轻云淡地向您谈起的资格。

在孩子一、二年级的时候,大多是我老婆看着孩子写作业。以下是遇到的各种“作业困境”,包括:

  • 拖沓;
  • 各种奇怪的会导致作业拖延的借口;
  • 各种笔、橡皮、作业本、修正带出现的“机械故障”;
  • 各种写错、修改、涂抹;
  • 以及因上述写错、修改、涂抹导致的孩子的焦躁。

一旦这些“困境”出现,我就知道战斗马上就要打响了。先是老婆忍不住开始批评孩子,我一边做自己的事情,一边听老婆对孩子的批评,感觉老婆简直是字字珠玑,而孩子就是个混蛋。这时,我的思维开始跟随老婆的逻辑“共情”起来。一旦开始“共情”,我的心跳立即加快,头上立即开始冒火。这时,我会觉得老婆磨磨唧唧地在跟那个混蛋讲道理,有什么P的用处呢?

于是,我立即从椅子中一个鲤鱼打挺起身,一巴掌过去,以便将战火烧的更大一些。果不其然,孩子一蹦三尺高,大写的“不服”刻在脸上。我一看那张桀骜不驯的面孔,血压立即又高了50毫米汞柱。开始第二轮打击。老婆这时看到,孩子不仅没有意识到错误,还要跟他爸爸开片儿,立马也舍弃了外交与政治努力,立刻也诉诸武力。而那个混蛋的胆子还不足以同时与中、俄对抗,就算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名义上的老大,也只好以大声哭嚎来对应。

几次这样之后,老婆跟我谈心说:“一个扮红脸,一个扮白脸,不能两个都红脸啊。我已经在训斥他了,你需要做的是过来劝解,把我正在讲的道理,接过去讲,然后和和稀泥。哪有你这样,看我生气,你倒先爆了?哪儿有跟孩子真生气的?”

这时,我才知道“跟孩子生气”其实是一种解决问题、教育孩子的策略,而不是单纯的生气。我也顿悟了,原来管教孩子,其实就是一个“局”,通过这个“局”让孩子明白道理、认识错误,下次改正就可以了。于是,后来再发生这种军事冲突,我就牢记这个教诲。察言观色,看自己应该扮演什么“脸”。这样以来,即便有冲突,往往的也会通过政治、外交的渠道解决。而不会做出伤感情的事情来。这是我的第一次“顿悟”。

第二次“顿悟”就耗时比较长了。在孩子三年级到四年级的这两年,老婆工作忙碌起来,我的闲暇时间却多了起来。切换成以我为主,陪伴孩子学习。我自以为在孩子的学习上,真正地付出了努力。但是,收效并不立竿见影。经常地,在我辅导孩子作业时,不用说孩子遇到什么“作业困境”了,就算是孩子一个不耐的眼神,一次暗暗表达情绪的跺脚动作,我都能立即“爆”起来。可想而知,情绪这个玩意儿,一旦启程,是无可挽回的。只能等到一地鸡毛,才能恢复平静。现在回想起来,这种来自于我的情绪的“暴起”,会直接导致以下几个后果:

  • 将摩擦升级为交火,陷入军事冲突;
  • 作业本来即便是拖延,也能在90分钟完成的,由于军事冲突,作业完全停下来,等到情绪恢复,至少也要等几个小时;
  • 孩子哭闹,直到失声,往往的第二天就开始扁桃体发炎 ,吃药,有时还会进展为上呼吸道感染 ;
  • 在交火激烈的情况下,孩子会把作业本撕了、扔掉,导致作业从头写;
  • 至少大半天时间,冷战、彼此不理睬;
  • 对大人来说,原来计划好的事情,一件都做不成了;

直到有一个周末,孩子说下周一语文默写。我跟孩子说,咱们在周末默写3、4遍,看周一能不能默全对。孩子听从了我的建议,认认真真的默写了3遍,并修改了错误。本着“笨鸟先飞”,到了周一早上,孩子又早起床了一会儿,又默写了一遍,并且全对。就这样,到了中午,老师在群里反馈默写情况,“全对”的孩子里面还是没有他。下午放学后我问他原因,他怯怯地说:“有一个之前默错的,我心里想着,这次千万不会再错了,结果心里想着,手还是写错了。”

那一回,我没有批评他。而是陷入了反省。反思的内容是这样的:

反思一:

这就是一个小孩子。他愿意学习,也老实听话。无论是老师布置的作业,还是有时我给他布置的课外任务,他都能做完,有时还是比较认真地完成的。即便是面对老师布置任务之外的,我为他“加码”的“私刑任务”,也没有怨言。而我,每天陪着孩子,看到他的努力了,但看不到他努力后成绩出现显著提高。这是为什么呢?应该是孩子的能力还没有到“我满意的程度”,而不是“继续提升努力的强度”。

反思二:

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凭什么我满意的程度就是孩子一定要达到的目标呢?”在默写生词这件事情上,“默写全对”是令我满意的结果。孩子确实没有达到。可是,在这件事情上,他没有任何进步吗?不是的。他愿意让我帮他提、默好几遍,早上还要再默写一遍。这些行为都说明,他自己主观上是希望“默写全对”的,并且为此已经做出了努力。但是,由于能力原因,没有实现。“我的满意程度”又是以怎样的客观的标准为参照的呢?没有。只是我觉得“默写全对”的名单在群里面,我会觉得脸面好看而已。既然如此,我随便订下一个目标,孩子没有完成,我就怒不可遏,全部归责给孩子。凭什么呢?原来,混蛋的不是孩子,是我本人。

当我开始做上述反思后,我用自己的回忆,一件件、一桩桩“复盘”我跟孩子相处的过往。我找到了一些让我动辄发飙的源头:

在我自己小学时,是长期成绩第一的“好学生”。现在,我没法接受自己的孩子是长期的“中等学生”。而这个情况,是孩子目前的发展能力、或者说是天生禀赋造成的。孩子自己不应该对这个“中等成绩”负责。而作为家长,耐心地为孩子提供有益于身心和人格发展的家庭环境,才是当前应该由家长承担的责任。

当我抱着这个“基于事实的认知”,对过往中至少10个以上的冲突场景做了回顾后,我发现自己过去对孩子在校内学业上所做的那些苛刻的要求是,是我作为家长幼稚、自私、无能的表现。当认知到这一层时,我认为自己发生了第二次的“顿悟”。这次“顿悟”带来的影响是复杂的、系统性的。比如:

1、让孩子免于对学业、成绩的恐惧。无论考试成绩如何,无论日常测试错误率多高,都免于斥责孩子,只谈“怎么错的”已经“现在会了吗”这两个问题。多一个问题都不谈。而且,在谈论这两个问题时,完全做到“只针对错误本身,绝不波及到人本身”。(免于对学业的恐惧)

2、从“番茄工作法”受到启发,将学习任务分解成“每次都很少,有很多次,学习间隙频繁休息”这样的“短、平、快”的模式。同时,大幅度增加学习效果的反馈次数。这里的“反馈”是指孩子向我来反馈。通过很多次、每次1-2分钟,快速反馈当天的学习结果。而且,打破了形式的限制,做到了“无相无形”。(降低学习密度)例如:

  • 骑着摩托车带孩子遛弯时,突然用1分钟提问重点词汇的拼写;
  • 陪孩子在小区散步时,突然用10秒钟提问一个之前反复错误的概念;
  • 在上学的路上,用每天10分钟通勤时间,挑战背完新的单词;
  • 休息时不允许谈论学习事项;
  • 学习时不允许谈论其他事项;

3、替孩子书写部分纯抄写类作业。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这个部分已经迭代至全新的方法。例如这是我们正在尝试的(减少无意义任务):

  • 让孩子在业余时间用水笔书写一个几千字的字库模板(已完成);
  • 用电脑根据孩子的手写体设计,完成TTF格式 转化,创建孩子自己的手写体电脑字库。使用的工具是3H3handwrite(进行中);
  • 用软件对孩子的手写体字库中的文字做参数的调整。比如笔画粗心、倾斜、连笔、间距、笔画写法等的随机扰动,通过多次调整,测试出孩子认为“最接近他的自然书写”的参数组合(进行中);
  • 用仿手写机器人在给定的纸张、作业本上完成抄写作业(计划中);

4、跟老师做好沟通,孩子免除部分家庭作业。把空余下来的时间,用于牢固掌握基础、适当提优难题但不做具体要求(降低任务总量);

5、学期末复习前,先花半天时间制定学习计划,然后分解计划到具体的“项”,每一个列出来的“项”都包含“时间、时长、次数、结果判定”四个要素。然后,复盘上述计划,检查计划总体所需要的时长与需要投入的精力,以此判断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最终将全部的复习计划具体化为只要通过“打钩”就能100%实现的计划表(将复习任务全面量化);

6、轻视每次考试的成绩,只分析以下几种情况(精准强化薄弱项):

  • 上次考试做错的题目,这次又出现了么?如果又出现了,那么这次做对了吗?
  • 如果没有做对,是什么原因?是由于粗心,还是因为仍然不会?
  • 如果是粗心,是哪一种类型的粗心?读错?抄错?理解错?书写错?
  • 如果是粗心,请立即再做一遍。如果能做对,就确实是粗心;
  • 如果仍没做对,请教教师,彻底弄懂;
  • 这次失分的题型分布 ;
  • 这次失分的知识点分布;
  • 具体是哪些知识点?
  • 这些知识点没有掌握好的原因是什么?
  • 通过什么办法,能在近期重新掌握这些知识点?

以上就是我的两次“顿悟”。第一次,我知道了“教育孩子是需要父母各自扮演角色的”而不是要真生气的;第二次,我知道了“帮助孩子努力,证明孩子确实努力”就足够了,父母就已经尽责了,剩下的需要耐心等待。

//20231112更新:

昨天赶着做晚饭,文章戛然而止了。对于没有说完的话,为感兴趣的朋友提供进一步的阅读:

我在这一篇里详细介绍了“如何让孩子自律”的完整过程的分享:

父母如何逼出自律的孩子?

另一篇更为详细地描述了在孩子成绩比较差的那几年,我陪孩子学习,逐渐跳出了“成绩”的桎梏,不仅从成绩上,还从其他各个方面收获的意想不到的结果:

如何自己给孩子上课?

需要强调的是:

1、无论是对孩子“自律”的尝试,还是“陪孩子学习、成长”,都是没有“完成时”的。同理,上述两篇更为细致的分享,也仅仅记录正在发生的事情、正在做出的尝试、正在成功/失败的经历;

2、文章的最大价值在于“我作为一名家长,冒着风险、鼓起勇气去做了”。并以此鼓励您也冒一点点风险。而不是说,“我是对的,你是错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无人机助力缅甸地震救援 中国救...   中国日报网4月2日电 当地时间3月28日,缅甸发生7.9级地震,多座建筑倒塌,曼德勒等城市成为重...
寻迹中国|外国博主走进河池 体...   河池市是广西最大的茧丝绸主产区,也是我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从“东桑西移”到“东绸西移”,近年来,...
东帝汶留学生感受“舌尖上的河西...   来自东帝汶的留学生杰克拉已经在甘肃省张掖市河西学院留学一年,活泼开朗的她对于中国美食一直十分向往...
美国加征关税 全球一片反对   美国白宫计划4月2日宣布对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的措施。这被认为是美国本届政府影响范围最广、冲...
美国“关税讹诈”破坏世界经济稳...   美国利用关税手段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讹诈,已成为世界经济最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面对美国人为制造的...
特朗普关税乱拳开打 为何美国自...   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对贸易伙伴征收所谓的“对等关税”措施。此外,特朗普当日...
美国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正...   新华社华盛顿4月3日电(记者熊茂伶)美国总统特朗普此前宣布的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的措施3日正...
缅甸强震后已发生63次余震   新华社缅甸曼德勒4月3日电(记者张东强)缅甸气象和水文局3日发布报告说,截至当地时间3日8时30...
缅甸强震已致3085人死亡   新华社快讯: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新闻信息小组发布消息说,截至当地时间4月3日上午8时,缅甸强震已致...
华为、腾讯、招商局....大湾...   从“孔雀东南飞”到“百万英才汇南粤”  今天的广东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  重视人才、渴求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