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梨園雜志"↑免费订阅
请将"梨園雜志"设为星标
第一时间看到我们的推送 精彩消息不再错过
艺术大师程砚秋先生,是久负盛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和梅兰芳等被誉为四大名旦之一。他自成一派,唱腔深沉细腻,动作优雅传神,演出严肃认真,以擅长悲剧称著京剧舞台。
一九五〇年秋,程砚秋以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会委员身份,来新疆视察,并调查研究京剧发展的情况,程砚秋来到塞外的消息一传开,立即轰动全市。
记得程先生到达后的第二天下午,陶峙岳将军在西大楼设宴为之洗尘。席间,大家都希望听听程先生的演唱,以饱耳福。程砚秋先生笑着说:“我一定设法满足新疆人民的要求。今天可以给诸位领导同志清唱一段,以表示盛情款待的感谢。但这次来,没带琴师,只好无伴奏清唱了。”
程砚秋
陶峙岳将军说,“有琴伴奏才好。” 于是陶将军让兵团宣传部文艺科的同志把天山大会堂的琴师找来试试。天山大会堂为雷喜福操琴的是李墨林,当他听说要为程砚秋大师操琴时,感到有点儿胆怯。后来,在程砚秋先生面前试奏了几段。程砚秋先生那天心情特别舒畅,一连唱了好几段。唱毕还再三向李墨林表示感谢。
为了庆祝新疆解放一周年,军区宣传部马寒冰部长建议,请程砚秋先生主持一个晚会。程砚秋欣然表示接受。但谁跟他配戏,一时还没有确定。最后还是马寒冰部长出谋献策,他对王震司令员和陶峙岳将军建议,请九军张仲瀚政委跟程砚秋合作演出。大家非常赞成。就在马部长的主持下,确定的剧目是:《汾河湾》。并对具体细节一一作了研究。最后发票还是马部长亲自把关,适当控制票数,因顾虑西大楼承重过大,为避免发生事故。
程砚秋与南疆艺人哈西木在喀什合影
那天西大楼的晚会,可以说是盛况空前。马寒冰部长亲自在后台把门,无票的一个都不让混进来。前门派了两名科长把门验票。很多人只好围坐在楼下听唱。程砚秋饰柳迎春,张仲瀚饰薜仁贵,张宗年饰薜丁山。程砚秋先生演戏入情、入理、入微,真是一丝不苟。
张仲瀚政委吐字清晰,字正腔圆,韵味很浓,据说有余派先生的特色。卸装时,程先生对张仲瀚同志说:“辛苦了,您唱得真有味!”
庆祝活动结束后,程砚秋先生赴南疆视察。访问了各地艺术界人士,游览了名胜古迹。回到乌鲁木齐后,曾向戏剧界人士介绍说:我每到一地,人们都热情地邀我演唱,但条件太差。尽管这是我一生中条件最差的演出,却是我最难忘的一次长途演出。
程砚秋对新疆的文艺工作十分关切,他希望不断改善文化生活的条件。他从南疆回来后,立即向兵团宣传部王汉兴部长建议,对老艺人要给予照顾。他并约了兵团文艺科的同志和兵团文工团副团长张乃平同志,登门看望了兰月春夫妇、陈宝庆、陈春波、高笑山、高秀岩等演员。当他了解到天山大会堂的演员尚未完全妥善安置后,又找了马寒冰、王汉兴两部长,研究怎样安置问题。程砚秋对马寒冰部长说:为了满足迪化各界人士的要求,我打算演出几场,跟边疆人民见见面。还准备把售票收入,捐赠给生活尚有困难的艺人。他的建议,军区曾涤副主任和兵团李铨主任十分重视。 马部长并规定,一律取消赠票。
十月下旬,程砚秋先生就在天山大会堂公演《汾河湾》、《回荆州》和《十三妹》。《十三妹》是程先生的门生李丹林主演。
这三天,三角地车水马龙,摊贩云集,华灯初上,观众早已到达天山大会堂门口,等待开锣了。这三天门票全部收入,由兰月春、陈春波等人负责,一一清点后,向程砚秋先生作了汇报,又向马寒冰、王汉兴两部长作了请示,对生活有困难的艺人分别给予了救济补助。
程砚秋、陈少霖之《汾河湾》
程砚秋先生离开迪化前,曾约见了迪化业余戏剧社的张庆样等人。那天和张庆样会见是在东门外陶峙岳将军的休息室。程砚秋说:新疆的京剧艺术在群众中是有基础的。不要小看业余爱好者,里头有能人哩!我到上海首先拜访的是业余票友和爱好者。
在和张庆祥谈话中,张曾请教程砚秋先生,如何学习程派唱腔问题,程先生笑着说:什么程派呀!实在当之有愧! 每个演员都有自己的客观条件。我的嗓子不好,小时候学哪一派都不行,不得已用鼻腔共鸣来弥补嗓音的不足,实在称不上一派。程砚秋先生艺术造诣如此深厚,但又这样平易近人,谦虚谨慎,不愧有艺术大师之风。
程先生还强调京剧要大胆改革。那时,他特别推崇常香玉对豫剧进行的改革。
为了推动新疆京剧的发展,程砚秋先生表示要广泛接触京剧界人士。并约定聚餐一次。由张庆祥邀请姚顺、兰月春、马惠玲、贾耀荃、刘万全等人参加,在三角地一家清真馆共同进餐。餐毕并合影留念。
(《新疆文史资料选辑》第20辑)
- 历史推荐 -
论梁实秋先生谈旧剧:中国戏生来就不是读的
谈谈旧戏:梅兰芳可否扮女人?梅派古装是否合理?
上海有哪些戏装道具、乐器作坊和戏箱租借部
汪曾祺说戏台对联:“上场应念下场日,看戏无非做戏人”
王瑶卿之巧思:“誉为天才,谁曰不宜”
谈《叫关》的唱工和马褂问题
徐凌霄:京剧的戏服,到底应不应该“写实”?
听李少春念白有感:重复的东西不能演成“一道汤”
冯其庸忆李少春:人才的成长太难了,而摧残它是很容易的
陈独秀:“说唱戏不是正经事,实在是迂腐的话”
漫谈对京戏的批评:“见仁见智,本难强同”
忆程砚秋谈《锁麟囊》:我唱了几十年程腔也没憋死
《傅雷家书》中一些关于戏曲的段落:“本身已没有前途,改它干什么?”
漫谈京剧:“哗啦啦打罢几通鼓”的“哗啦啦”三字尤其没理
梅兰芳:演员病不得,我随便讲几桩自己带病上场的故事
李少春:“猴戏非我理想中的戏,我所爱的是文武老生”
梅葆玖、俞振飞《玉堂春·会审》(1981年纪梅演出)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更多梨园旧事get√
光风霁月的梨园
久已被人遗忘的
故纸堆中那个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今日头条:梨園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