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过助听器的用户都了解,需要通过听力检测、助听器验配试听、品牌选择等过程,才可能选到合适自己的助听器。这每一个环节的变化与误差都有可能影响到最终的效果。那么感觉听不清的原因到底在哪呢?有什么解决办法吗?
1.尚未适应助听器的声音 尽管当下的助听器无论从声音还是功能上,尽可能地接近自然的声音和感受,但终究是一个外在装置。身体,耳朵,大脑对于助听器都需要适应的过程,就比如刚佩戴了眼镜的人,也会觉得眼镜别扭,不适应的感觉是类似的。这个适应期对某些人只需几天,但对于较敏感的人或许需要数月。而对于助听器不合实际的期待,也会让人产生助听器声音不清晰的错觉,即使是再精良的助听器,也无法完全替代人耳,合适的期待值,会令你更好更快得适应自己的助听器。缺乏听觉刺激导致言语理解力下降
2.有用户在使用助听器前,存在多年听损问题,但并未做干预。平时交流,主要靠对方提高音量,或是观察对方的口型猜测语义,甚至有患者会因为不好意思,会假装自己理解对方说话的意思,或是干脆不同外界交流。长此以往,大脑无法准确识别语义,简言之,听得到声音,却不懂意思。
所以,针对出现听损的用户,我们的建议是早发现、早佩戴、早干预;
3.对于已经出现言语分辨能力下降的问题,家属及亲友应多予以理解与支持。在说话时可以放慢语速,用相对简洁的语句来帮助对方理解意思;
4.用户自身应该坚持佩戴,不要因为不适应而轻易放弃,因为大脑也需要锻炼,也需要一个过程来恢复状态,保持良好的心态也能帮助我们度过这一过程。
上一篇:发洪水时如何自救、安全避险?
下一篇:什么时候分红?恒瑞医药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