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青铜器发展出了一套独特的礼制文化
摄影:张雷
今年的“五一”假期,据国家文物局统计数据显示,全国6000多家博物馆共接待观众5054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
不少人会因为一座博物馆奔赴一座城市。而考古遗址博物馆恰恰以互动性、体验性和沉浸感,满足了现代年轻人对消费旅游的需求,与公众展开了双向奔赴和输出。从中也可以看出,博物馆展览观赏模式经历了时代性的巨大转变。
2024年5月30日,《三联生活周刊》联合北京DT51举办了一场名为“看懂考古遗址”的主题沙龙。活动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殷墟博物馆执行馆长岳占伟,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美术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耿朔,并由《三联生活周刊》主笔张星云担任主持,在这些考古遗址和博物馆之中,更近距离地了解着古代中国,找到与过去的有形连接。
“看懂考古遗址”主题沙龙现场
如果穿越回殷墟时期,我们会看到怎样的日常生活?
今年2月26日开馆的殷墟博物馆新馆建筑面积达5.1万平方米,其中展陈面积2.2万平方米,是老馆的20倍大,展出青铜器、玉石器、甲骨、陶器等文物近4000件套,其中约四分之三的文物为首次亮相。沙龙当天,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殷墟博物馆执行馆长岳占伟专程乘高铁从安阳抵达北京DT51活动现场,以青铜器研究专家的视角,为大家讲述殷商青铜器背后的威严、庄重与秩序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殷墟博物馆执行馆长岳占伟分享现场
商代的青铜器达到了中国青铜文化的顶峰。随着经济的发展,青铜冶铸技术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商人掌握了一次性浑铸技术,可以铸造出更大更坚实的青铜器。岳占伟告诉大家,除了高超的铸造技术之外,有别于同一时期的世界其他文明,商代青铜器发展出了一套独特的礼制文化。礼制文化本身看不到摸不到,但它被融入了青铜器,青铜器成了礼制的载体。就这样,青铜器不再只是酒器、炊器、食器或兵器,而成了中国人信仰、仪式、艺术、文化的结合,也成了整个社会运行的规则。在商代所有随葬的青铜器中,觚和爵是最为特殊的,它们是界定墓主人生前等级的最重要指标。从一对到十对,等级随数字变化从低到高。如果墓中发掘出八对以上,墓主往往是高级贵族,如果是十对觚和爵,那就是最高等级了。
司母辛鼎透着“王者之气”
摄影:蔡小川
作为新馆展陈与展线的主要设计者之一,岳占伟介绍说新馆的基本陈列展厅以一种阶梯式步步升高的方式,分别展出了几种等级的墓葬群落,从平民到低等贵族到高等贵族。最下面一层是平民的墓葬,随葬品中没有青铜器,只有一些陶罐。往上一个台阶,是1995年于安阳郭家庄出土的一座低等贵族墓葬,随葬觚、爵只有两套。再往上一个台阶,是殷墟高等级贵族墓葬,也就是亚址墓,它是包括妇好墓、亚长墓在内,目前发掘出的三座殷墟高等级贵族墓葬之一,出土了上百件文物,如今得以在新馆里首次全面展出,让观众能够非常直观地了解,在当时,贵族的身份到底是通过哪些细节来体现的。事实上,这些青铜器远远超越了礼器本身,打动我们的,不是权力,而是青铜器背后的威严、庄重与秩序感。
从墓葬壁画中窥探古人的想象力与生死观
2023年底,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开馆。这是一座3830平方米的小型博物馆,只有三个展厅,第二展厅是徐显秀墓原址及出土文物,其余两个展厅陈列着太原娄睿墓、忻州九原岗壁画墓和朔州水泉梁壁画墓中揭取下来的壁画。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耿朔一直在做南北朝时期墓葬考古及美术的研究,开馆不久的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正是他的学术兴趣所在。从美术考古学的角度来看,墓葬不止是安葬遗体的专门场所,更是古人想象力与生死观的物质化、艺术化的表达。这也恰恰说明了为什么我们会如此重视墓葬和墓葬中的图像。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美术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耿朔分享现场
作为我国第一座遗址类墓葬壁画专题博物馆,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让观众回到历史现场,更好地去体会古人绘制壁画、创作随葬品所表达的思想,与古人之间建立真正的情感链接。在北齐壁画博物馆的这几组墓室壁画中,单就绘画水平而言,娄睿墓是最好的,线条、色彩、动势的精准之外,画师更是在画格局和“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马的关系、队伍与队伍的关系,他们之间好像彼此都有所关联,他们在共同前行。学界普遍认为,娄睿墓的壁画出自北齐宫廷画师之手,或受杨子华画风的影响。由此看来,墓葬壁画为学者研究中国艺术史上的黄金时代提供了珍贵的真迹资料。
娄睿墓墓道壁画“鞍马游骑图”在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展出
摄影:蔡小川
根据现在的考古发现,为什么在北朝尤其是北齐,出现了大量墓室壁画?这是当时的一种墓葬风气吗?耿朔解释道,汉代的殡葬服务已经职业化和商业化,汉代也有墓室壁画,壁画之外,画像砖石更是发达,而壁画并不是每座汉墓都有,它与身份密切相关,更与地域相关,在现在发现的汉墓中,大多数是没有壁画的,最高等级的汉墓几乎不用这种装饰形式,比如诸侯王墓会以玉衣、黄肠题凑等特殊设施来标示等级,墓室壁画是“一种地域性的流行文化”。而到了北朝后期尤其是北齐,“墓室壁画已是纳入到帝王一级最高身份等级陵墓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墓室壁画不再是一种民间自发行为,而是纳入宫廷陵墓修建体系,因此会有顶尖的宫廷画师参与其中。
什么是考古遗址博物馆?
张星云:想分别请教两位老师,我们怎样定义考古遗址博物馆?
岳占伟:不同于综合类博物馆,考古遗址博物馆不在于展示最全、最美的可移动文物,而是向公众全面、真实地展现祖先遗留下来的生活场景和当时的社会文化、历史文明。比如殷墟博物馆新馆有一个陶器展厅,这些看似其貌不扬的古代陶器展示了商代各地文化交流、交融的过程,是十分重要的历史见证。
耿朔:在我看来,遗址博物馆并不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鲜事物”,像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发掘的西安半坡遗址,包括秦兵马佣,都属于遗址博物馆。为什么这些年大家会突然觉得考古遗址博物馆正在变成热潮?首先是从国家对考古的重视不断增加,公众对博物馆的兴趣也在逐渐提升,以及现在博物馆的展示手段和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考古遗址博物馆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让人们回到历史语境中去理解文物,在组合关系中去寻找不同文物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此外,遗址博物馆的建立也保护了一座城市的文化之根,是城市文明脉络的延续。
殷墟北部的洹北商城遗址如今正处于发掘过程中
摄影:蔡小川
张星云:与国外保留下的建筑遗迹不同,中国的考古遗址博物馆大多展示的是发掘和复原的过程和痕迹,作为普通观众,如何才能调动想象力真正看懂、理解考古遗址博物馆?
岳占伟:商代遗址埋藏在地下,我们在展示的时候需要解释说明3000年前的宫殿是什么样子,同时还要将其中延续的文明讲述出来,比如其背后的礼制。所以真正的遗址一定在社会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而观众进入考古遗址博物馆不仅能够了解历史,还能感受到与过去的情感链接。
耿朔:我现在经常会做一些公众传播工作,将自己作为一名观众,去体会我们今天的生活与古人的日常生活有什么样的联系。考古遗址博物馆,包括一些动态展示的新颖手段,能让人们与几千年前的自然环境、衣食住行产生共情。我们现在拥有的生活和思想观念不是无源之水,一切都与历史有关。在参观考古遗址博物馆的时候,我们可以从生活中的体验和感受,以及我们已有的知识,建立我们与历史之间的关联。
撰文|雨桐
排版|雨桐
审核|力莎
关于北京DT51 RENDEZ-VOUS
RENDEZ-VOUS,一处包含新概念书店、时尚创意西餐、生活好物、艺术展演与文化沙龙的跨界组合。
她的构想始于书店、但不止于书店。她以全球视角寻觅文化、艺术、设计、生活方式等领域的最新动态,为野心勃勃的生活家、知食分子与时尚人士提供永不过时的创意与灵感。
⏰ 营业时间:10:00-22:00
📍 店铺地址:DT51店 朝阳区北苑路98号院1号楼
DT51 3F RENDEZ-VOUS
三联人文城市联络方式:
官方公众号:@城市家City+
官方视频号:@城市家City+
官方小红书:@三联人文城市
官方网站:http://city.lifeweek.com.cn/
官方邮箱:cityaward@lifeweek.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