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计划#
以前放假,我喜欢带孩去旅行看山看水看世界,旅游景点打卡。以为这样就带娃增长了见识、见过了世面。
很多家长给孩子安排的旅行,是按照成人心目中的“重要性级别”来安排,都是“人类奇观”,比如,什么国家大剧院、殷墟遗址……
孩子很难明白这个东西难能可贵在哪,你可能激动得热泪盈眶,孩子只是觉得:哦,大房子大石头。
对于孩子而言,带他们去欣赏壮丽的山河、看伟大的建筑、可能现在还get不到那种感动与情怀,他们更需要的是接触生活的方方面面,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这点在我儿子身上也得到了验证。当我们沉浸在整个旅程时,对于他来说,好像整个旅行就做了一件事,只记得带她去海边玩水了……
这样哐哐砸个几十万“高端旅游”,反而带孩子见错了世面!结果到头来发现孩子格局还是打不开、没见过世面一样。
家长掉进了一些“消费主义陷阱”,孩子最后“世面没见到,反而视野和格局更狭窄”……
到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典型的案例有哪些呢?
1. 奢侈旅行的虚荣:有些家庭为了显示自己的财富,会选择高档度假胜地,但这样的旅行可能更多关注奢侈和社交炫耀,而不是真正的教育和体验。
2. 过于安逸的度假:住在高级酒店和度假村可能让孩子们过于舒适,错失了更真实的文化体验,无法体会到不同社会阶层和生活方式的差异。
3. 缺乏教育性质的旅行:有些中产家庭可能把旅行视为纯粹的休闲,而忽略了在旅途中教育孩子的机会,如参观历史遗迹、博物馆或参与当地社区活动。
孩子需要的“世面”:
是能摸、能扔、能闻、能吃、能玩的东西,不是伟大的人类奇观,而是“日常生活经验”。先要有了日常,才会领会奇观的了不起!
这种眼界,才是真正必要、关键、并且值得大量投入的。
而父母往往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孩子见识的各种奇观,其实是一种”提前糟蹋"。孩子能难再梦想自己小时候就一知半解、已经粗浅见识过的东西!
孩子应该长大了自己去选择,而不是父母去替他们选。
那我们怎么做,才能带孩子更好地见世面呢?
带孩子出国旅游,是为了见世面吗?开心就好了!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这就够了。那些所谓的世面,见了又如何?更何况,那些高大上的世面,你作为普通人能见得到吗?
普通家庭用这100 种低成本带孩子“见世面”的方式足够了!
1. 露营之旅:在星空下,和孩子一起生起篝火,听大自然的呼唤,让他们体验野外探险的乐趣。
2. 自助旅行:成为自己的导游,策划一场充满冒险和探索的旅行,一家人共同创造独特的回忆。
3.带孩子去公园,搭帐篷、捉虫子、挖沙子?
一个帐篷、一个垫子,几片面包、几瓶水。一待就是一下午,为孩子备一套户外观察套装,包括放大镜、收集植物昆虫的袋子和盒子,望远镜、指南针,还有这本《自然观察手册》,可以看蚂蚁、捞小虾、摘叶子等等。一边探索自然奥秘,一边学习科学知识。
4、带孩子去逛超市,让他自己预算清单、采买。
让孩子在去超市之前,先做好预算,然后按照清单购买东西,学会货比三家,选择适合的商品,比如查看商品是否过期、产品是否完整,学会向售货员求助,学会计算每一笔花销。
5、陪孩子看高质量动画片、纪录片、电影:
《中国通识》《河西走廊》《微观世界》《数学的故事》《宇宙的奇迹》《行星》《王朝》《跟着书本去旅行》《蓝色星球》《故宫100》《如果国宝会说话》《像乌鸦一样思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