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产品称得上是好设计?
怎样才能做出好设计?
这几乎是每位设计师都会问的话题。今天象君找了8位设计大师,看看他们如何看待设计?
“优秀设计的十大原则”
迪特·拉姆斯
最耳熟能详的就是迪特·拉姆斯提出的「优秀设计的十大原则」,至今仍被众多设计师作为“诫言”,奉如圭臬。
他的作品无不践行着这些设计原则。
Less,but better。
避免大量装饰,但对图形、刻度、标签等细节反复推敲。
精致到什么程度呢?
博朗闹钟的宣传照,时间永远指向10点08分。
时针、分针的组合在这个位置看起来最具美感,更能让人印象深刻,哪怕只是一瞥之间。
他的设计不看说明书也能便利地操作。
开关、按钮、拨盘的排列顺序都清晰明了,具有逻辑性。
博朗的产品基本都是白色、浅灰色、黑色和金属色作为基础色调。
拉姆斯认为:“好的产品应该像一位优秀的管家,使用时提供高效的服务,不用时毫不惹眼。”
所以它们必须融入到背景中,与环境相协调。
设计十诫看似简单,但为博朗贡献了无数经典作品。
苹果公司的设计风格深受其影响,乔布斯和乔纳森都对此推崇有加!
“关注工业生产和规模经济”
萨博
20世纪70年代,产品设计的灵魂掌握在两个德国人手中。
一位迪特·拉姆斯,另一位就是萨博,IBM 的首席顾问。
设计了首台ThinkPad,奔驰、西门子、IBM、Alessi,都请他做过出圈的设计。
夺目的小红帽,也成为ThinkPad的标志,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
83年里,他设计了近百款作品。
很多设计师将大部分时间花在绘制产品的外形草图上,萨博则模型是良好设计的基本要素。
这是在耶鲁暑期课程里学到的习惯,老师会要求学生们制作三维模型。
萨博非常关注工业生产和规模经济。
正如他在书里所说:
“我没有成为艺术家的想法,我一直对可以生产数百万件的公司感兴趣,因为我认为设计只有在大量生产时才有效”。
从工艺问题中提取想法,是他一直的设计方法论。
他一直认为,解决技术问题是创造好设计的重要因素,这会让后续生产的速度变得非常快。
▲为Alessi制作的金属咖啡壶
设计不仅有形式,功能创新也很重要。
Zoombike折叠自行车,放在现在看都很新潮。
第一款卤素台灯Tizio,推出时,市面上还只有白炽灯泡。
为西门子设计的Gillo话筒,像一台翻盖机,尺寸被缩小到像只小鼠标般灵巧。
实际上,它也确实影响了现代手机的发展。
“最美的曲线是销售上涨的曲线”
雷蒙德·罗维
美国工业之父——雷蒙德·罗维,全球首位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设计师。
一生参与的项目达数千个,从可口可乐到肯尼迪的飞机,取得了惊人的商业效益。
罗维的设计史,就是一部美国工业设计现代史。
“流线造型”一直是罗维设计的重要标签。
1933年设计的流线型卷笔刀,2011 年 还被USPS 邮票用作纪念。
1937年,他与宾夕法尼亚铁路合作,设计了好几款著名的流线车型↓
▲Raymond Loewy 的流线型 K4s 级蒸汽机车
以罗维首字母缩写命名的私人汽车Loraymo↓
罗维非常注重模型,从1940年开始,就采用1:1的模型进行设计。
模型可以发现绘图上无法察觉的问题,加以改进。
罗维的设计哲学是:MAYA(Most Advanced Yet Acceptable)即尽可能的前卫,只要能被人接受。
他不会完全创造出一个陌生的新事物,这样用户的教育成本很高。
这点到现在都非常值得借鉴,像小米、muji的很多作品,都是在基本盘上,进行二次再设计。
▲Ansco Anscoflex II 相机,由 Raymond Loewy 设计
▲ 1968年Elna Lotus 缝纫机,现被MoMA收藏
罗维很在意设计的商业价值,他认为一个东西只有卖得好,才算真的好。
面对媒体,甚至大胆开麦:
“对我而言,最美丽的曲线是销售上涨的曲线。
“将已知的事物陌生化”
原研哉
原研哉,日本无印良品艺术总监。
《设计中的设计》作为设计师必读书籍之一,高度涵盖了原研哉的设计哲学。
在原研哉看来,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
“RE-DESIGN”是他提到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再次设计。
回到原点,重新审视我们周围的设计,以平易近人的方式,来探索设计的本质。
MUJI2010年主题:回归原点,放眼未来↓
从无到有,当然是创造;但将已知的事物陌生化,更是一种创造。
他在武藏野教学时,也跟学生强调过,要从“先入为主”的观念中解脱出来,别让「我知道」局限自己的创意,这无异于思考的终止符。
▲原研哉指导的学生作品
原研哉本人很喜欢传媒、喜欢设计、喜欢品牌营销。
因此,他给我们提供了设计的另一个维度:设计的本质是信息传达。
如何更容易了解?如何令人更加舒适?如何更为简单的传达?如何才能让人感动?
这些才是衡量设计师的信息处理能力的尺度。
▲冈山县立美术馆LOGO
▲森大厦LOGO
▲二期俱乐部包装设计
▲长崎县美术馆视觉识别系统
“无意识设计”
深泽直人
提到深泽直人,最为人所知的一定是“无意识设计”与“MUJI” 的产品。
无意识设计又称为直觉设计,是深泽直人首次提出的一种设计理念。
他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非常着迷,尽量不从创新事物的角度去设计,而是帮助人们意识到那些已经知道的事物。
▲ MUJI 电热水壶2014年
▲MUJI电器 2014年
他所创建的品牌“±0”,充分体现了他的“无意识设计”的理念。
包括了面包机、电咖啡壶、行李箱等 20 种产品,每一种都运用了2.5R的倒角弧度,因为它最接近木材使用后形成的自然弧度。
深泽直人的设计,没有过多的装饰,简约得好像没有设计过,使用起来却很舒服。
他会从直觉层面上进行设计,尽管是一件新品,却让人觉得存在了很久。
设计一个物品,更多的是去设计一种状态。
他的设计灵感,不是通过对单个物体的关注获得,而是从物体所处的背景考虑包括人、环境、事物。
所以他常说,几乎没有设计的设计,是最好的设计。
“设计就是解决问题”
乔纳森·伊夫
乔纳森·伊夫作为苹果前首席设计师,为苹果效力27年,他的设计DNA深植在苹果的每一件产品的细节里。
乔纳森主导设计的经典的iPhone手机↓
用5年时间突破1亿销量的iPod↓
颠覆传统电脑的MacBook Air↓
乔纳森所追求的设计,是设计使用者对产品的感受,是用户体验。
在接受《时代》杂志采访时,乔纳森特别提到:“设计一台与众不同的计算机很简单,难的是如何让使用者感到贴心好用。”
除了将情感赋予产品,乔纳森的作品风格最大的特点就是极简主义。
清晰和简单的设计,是乔纳森认为是至关重要的。先做出易懂的产品,进而让人喜欢。
每次设计,他都不停问自己:我们需要这个部件吗??能让1个东西有4种功能吗?
最原始的iPhone样机零件接口大概有30个,但经过乔纳森一件一件严格控制零件数的审核后,一体成型的iPhone最终仅只有5个接口。
一遍一遍简化的过程,不仅设备的生产过程能够得到简化,人们使用起来也更方便了。
乔纳森自称自己是一个非常讲究实用的手艺人,创造从根本性上有用的事物。
他认为设计就是解决问题,一个设计师不能让使用者,察觉到解决问题的困难度和复杂性。
设计并不只是一种商业行为,应该服务于人类,设计应该“有教育的意义”。
让人们知道真正美的设计是什么样的,这是乔纳森的信仰,也是目标。
“设计师需要各种不同的体验”
马克·纽森
设计鬼才马克·纽森,一把椅子拍出2200多万人民币的天价!
跨界玩得贼溜,几乎什么都敢设计:大到飞机、汽车、家具,小到钟表、珠宝、时装…
自掏腰包设计的私人概念飞机Kelvin40↓
为欧洲最大的火箭制造商设计的太空船座椅↓
去年10月份,推出的Newson Task↓
纽森的设计,尤其迷恋不间断的圆弧线条。
还将他的曲线风格,带进了苹果。
2014年,加盟苹果,担任乔纳森团队的高级设计副总裁。
而且买不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他就自己动手设计。
在这个设计过程中,他把自己当成一个问题解决者。他认为设计师需要各种不同的体验,了解材料,了解制造中的每一个过程。
曾有人问他:“你怎么可以设计这么多不同的东西呢?”
马克纽森回答:
“我不觉得设计一支笔,一个室内空间或是一架飞机有太大的区别。仅仅是不同的规模,尺寸,材质罢了。”
“发现生活中的 !”
佐藤大
日本设计界的“当红炸子鸡”佐藤大,25岁成立自己的设计工作室Nendo,被称为“设计界脑洞最大的工作室”。
合作企业达70-80家,不少是LV、爱马仕、可口可乐、星巴克这样的知名大牌!
就连2020 年东京奥运会上的主火炬也是他设计的↓
他的作品中并没有背负所谓的“日本风格”的使命,除了清新简洁和绝对的功能美学,还有他一直强调的“违和感”和“幽默感”。
佐藤大的设计宗旨是“发现生活中的!”(叹号代表惊喜)。
他把自己置身于细微和不起眼的日常生活中,用敏锐的直觉和细心的观察,寻找设计灵感,难怪他的作品总是那么接地气。
普通钥匙的正反面区别不大,给开门对准锁孔带来了一些麻烦。
Nendo直接把它改成了L型,正反面一目了然,转动起来也更轻松了。
退一步的设计理念。
设计师不需要创造出多么精美绝伦的设计,而应该在适当的时候选择“退一步”,留出空间让客户使用自己的能力,让产品发挥最大的价值。
让饮料定义杯子的颜色↓
可自行修剪形状的盆栽摆件↓
制造违和感。
“违和感”不是憋了很久的大创意,不是惊世骇俗的大视觉,就是温润侵入让你会心一笑的小改变。
在看似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产品上加一点戏剧冲突,让人觉得有意思的同时,又会觉得印象深刻。
在勺子、刀叉和茶匙上设计一个缺口,这样就能挂在杯子、托盘上摆放↓
混搭。
就算两个毫无关联的事物之间,在某些地方也存在着细微的共同点,将这些相通的元素联系起来,就可能创造出全新的价值。
佐藤大重新设计的拉链:
“十字路口”和拉链能产生什么化学反应?两条纵横交叉的拉链,能使一个简单的袋子能创造两种开关方式↓
拉链都是两股,3根一起呢?三维立体拉链↓
拉链一定要从到到尾拉满么?给拉链留点间空隙的话,让耳机、纸卷,可以从拉链的缝隙中探出来,灵活取物↓
打破平衡,适当地隐藏。
越是想要展示的东西就越要有意隐藏,利用人的好奇心,通过隐藏事物的某些部分来唤起人们的兴趣。
乍看平平无奇的黑白对比尺,放在白色的纸上,刻度是黑色的,放在黑色的纸上,刻度则是白色的↓
把伞柄不动声色的小改动一下,收起后可以靠墙站立不会倒↓
虽然每位成功的设计师,对好设计都有自己独到的定义,但不难发现它们中间还是有很多重叠的共性。
就像“爆款制造机”水野学所说:多看优秀案例,找出背后的共通点或是逻辑,将它们转化为法则和标准。
看完今天8位大师的设计理念,你对好设计有没有更清晰的理解呢?欢迎评论区和大家一起讨论~
- END -
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每天早上6:30不见不散
喜欢请分享,满意点个赞,最后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