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台海地区被美国视为可以撬动中国这艘“大船”的一个支点,尤其是在近段时间,随着美军挑衅行动升级,各界都在担心,台海战争有可能爆发。
那么,若战争一旦打响,结局会是如何?美国印太司令率先做起了美梦......
报道称,最近,美国印太司令塞缪尔·帕帕罗在采访中,不仅威胁要在台湾海峡实施“地狱景观”战略,以抗衡可能的解放军行动,而且明确表示这一策略将会使得该地区变成一个“无人地狱”。
所谓的“地狱景观”战略,其实是通过部署数千架无人艇、无人机等无人系统,形成针对解放军的第一道防线。
这种策略背后的核心思想,即使用无人系统的数量优势,来对抗解放军在人员和装备上的数量优势。
这种思想不仅源于去年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凯瑟琳·希克斯提出的“复制者”计划,也深受乌克兰使用自杀无人艇攻击俄罗斯黑海舰队成功案例的启发。
不过,帕帕罗的这番言论及其背后的战略布局,并不意味着美国已经在技术或战术层面领先。事实上,解放军的军力近年来也在快速发展,尤其是在无人作战系统和信息化战争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军的“地狱景观”战略,并没有帕帕罗吹的那么神乎其神。
客观来说,这种战略体现了美军从过去寻求技术和装备上的绝对优势,向寻求数量和技术结合的优势转变。
不仅可以提高美军的战略灵活性和应变能力,也试图通过低成本但大量的无人系统,为美国及其盟友创建更多的战略空间和时间窗口。这种转变的思路,在处理军事冲突和危机时,或许能够为美军及其盟友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但是,任何基于军事手段的战略都会给区域安全带来不稳定因素。特别是在台湾海峡这样的敏感区域,军事化的对抗策略可能会误导双方的战略判断,从而引发不可预知的后果。
今年年初,“海军协会”网站等多家媒体就报道了该计划的一些进展,披露了美国海军在演习中对一种新型武装无人艇进行的测试。
在无人机的引导下,该无人艇成功发射并击中目标......
然而,尽管“地狱景观”概念在理论上富有吸引力,但其实施过程中的挑战和限制同样显而易见,其中之一便是成本问题。
正如此前某军工企业为美国海军陆战队生产的自杀式无人机“潜行者1号”价格高达9.4万美元一架,这个价格对于预期中需要大规模部署的无人系统来说显得过于昂贵。这种高成本投入是否真正经济高效,值得深入思考。
另一方面,关于“地狱景观”概念的可行性也存在着合理的质疑。台湾海峡相比于其他可能的作战区域,诸如黑海,海域相对封闭,空间有限。这不仅限制了无人作战系统的机动性,也使得解放军在清剿这些无人系统时相对容易。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值得关注的问题:技术对抗和竞争。随着无人作战技术的日渐成熟,中国也在积极发展自己的无人作战能力。
在这种技术竞争和对抗的背景下,简单地假设通过无人系统就能有效遏制对手的军事行动显然是不现实的。
同时,考虑到美国军工资源当前对支持乌克兰冲突的投入,以及对台湾的已有武器订单积压,美军所谓的“地狱景观”计划,看起来属实是有点像空中楼阁。
总体来看,虽然“地狱景观”概念在某种程度上,展现了美国在无人作战领域的创新思维,但实际上,该计划更多的暴露了美军挤压多年的弊病。